【事件回放】
工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
今年4月中旬,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不法厂商,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
国家食药监局随即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媒体报道的9家药厂生产的13个铬超标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对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开展涉胶囊产品专项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本市批发企业对媒体曝光的胶囊产品全部采取了控制措施,零售药店都做到立即停售、下架。
在本市抽检中,本市生产药用胶囊两家企业抽检的8批样品重金属铬的限度检查均符合规定;从本市26家使用空心胶囊的药品生产企业抽检的52件样品有51件符合规定。上海复旦复华药业公司从浙江新昌康诺胶囊有限公司购进的空心胶囊样品铬超标,仅用于包装主要在医院使用的石杉碱甲胶囊。抽检复检结果出来后,市药监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相关企业开展现场检查,查封相关产品,并对该公司购销记录进行了全面核查,责令企业迅速对已销售产品予以召回。
【市民回访】
相信没有企业敢再乱来
最近,记者找到了两位在“问题胶囊”事件发生时曾经采访过的市民。华女士患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经常会到医院看病开药。问起“问题胶囊”,她记忆犹新。“当时非常害怕,天天看电视和报纸,让女儿在电脑上查,事态有什么新的进展。那段时间,连胶囊药也是吃吃停停,总是疑神疑鬼的。”如今,她已经没有这种恐惧感了。“国家下了很大的决心整治,相信没有哪家企业再敢乱来。”
和华女士相比,邬女士在“问题胶囊”事件时的做法略有点夸张:每天要服药,只好把胶囊剥开,把药粉倒进掰开的馒头里一起吃下去,结果喉咙不舒服了很久。“我那时还不明白,胶囊不是单纯装药粉的容器,还能帮助药物在体内发挥药效,一旦剥掉胶囊,药效会大打折扣,有时还会产生毒性。现在,我正常服药,不再吓丝丝了。”
【教训总结】
企业不该为钱铤而走险
不愿透露姓名的药品生产企业人士直言,虽然“问题胶囊”事件已经过去了半年多,但是对整个行业的教训是深刻的。出现铬超标胶囊的原因是,近十年来胶囊生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最多的就是制药厂提出的降价要求。很多制药厂告诉胶囊生产企业,为了在药品招投标里中标,药价必须降,如果胶囊价格降不了就要更换供应商。
伴随着医改的推进,我国近十年来药品降价已经接近30次。一粒合格的空心胶囊成本价格大约在1分到2分钱,而事件中被查出铬超标的某品牌胶囊药一粒售价也就1毛钱。在降价传导和价格竞争中,黑心企业铤而走险的不法行为也就产生了。
有业内人士总结:“所有生产食品和药品的企业要明白,着眼点应该放在研究新工艺和提高生产效率上,而不是投机取巧,抱侥幸心理,甚至拿人的生命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