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 > 社会 > “工匠精神”应该让真正执着的企业受益

“工匠精神”应该让真正执着的企业受益

2016-03-10 17:45:13 来源:诸城新闻网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着笔“工匠精神”,这也是总理报告首次出现“工匠精神”。今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

  总理对工匠精神的呼吁,恰恰反映了当前中国制造业的短板,同时预示了未来应该前行的方向。事实上,中国并不是没有追求工匠精神的企业,比如格力、华为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领军旗帜,只不过,在当前的氛围内,他们似乎并没有成为独树一帜的榜样,反而被浮躁的制造所淹没。

  谈起工匠精神,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瑞士的钟表、德国的汽车,甚至日本的寿司之王等等,但是,对于国内产品,不仅没有信心,国货甚至成为二流产品的代名词。董明珠近年来多次气愤的提到国人到日本抢购马桶盖的故事,不只是因为产品上的差距,而是产品制造的精神和气质就已经输了。

  “如果没有工匠精神,马桶盖事件不可以杜绝。只有具有了工匠精神,马桶盖的事件才可能不会发生。”董明珠对中国制造业的体悟也正源于此,多年来,格力也一直在践行。工匠精神不仅造就了格力,也让格力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这是双赢,其实也是三赢——对于中国制造业,也是善莫大焉。

  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例子是,格力不少的叉车工,都可以用叉车开啤酒瓶盖,用叉车穿针引线。这源于他们平时的刻苦钻研,大胆创新,更充分体现了对自己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

  但是,只是依赖政府工作报告写入“工匠精神”,就能够轻易促成工匠精神的落地吗?显然不是。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并不是没有提,甚至没有少提工匠精神,也有不少诸如董明珠一样的企业家一直坚持呼吁,但收效甚微。

  随着一系列新战略的铺开,中国制造又迎来新的契机,能否借此重塑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值得期待。不过,从无到有,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各方出力,出真力,卖实劲。

  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当所有企业可以通过贴标签或者伪造大赚腰包的时候,还会有哪些企业劳心劳力去苦心钻研呢?这首先需要良好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至少不能让劣币有过多的机会驱逐良币。

  比较理想的场景是,市场让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活的更舒服,进而更有追求工匠精神的动力。此时,国家除了维护必要的市场环境外,还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鼓励、推动工匠精神,让公众以及社会更明白工匠精神的价值,更愿意为工匠精神买单。“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政府的诚意和决心,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话糙理不糙。一个吊诡的现象是,不少投机企业活的越来越光鲜,而执着于科技的企业反而深陷泥潭。为什么?非常值得反思。

  工匠精神不仅仅局限于某个产品,而是贯穿于企业各个角落的内在核心文化。仍以格力为例,空调是格力实力的象征,在公众心目中,也是最能体现格力工匠精神的实力产品。另一个不为公众所熟悉的事实是,格力已经逐步向多元化迈进,在生活家电以及模具,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都有核心技术以及不俗的市场占有率。

  格力其他产品之所以能够保持与空调一样的高质,根源还在于工匠精神对企业的塑造。正是有了工匠精神,才使得格力的产品可以保持一以贯之的气质,而这种气质,虽然难以名状,却能清晰体会到。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工匠精神,是一个积极信号,一旦国家能真正将培育工匠精神落到具体措施,这批一直执着的企业,将是最大受益者,而他们也将让中国制造成为大赢家。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张淼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