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健康 > 风向 > 仁心仁术 徐汇区中心医院心脑康复门诊国内领先

仁心仁术 徐汇区中心医院心脑康复门诊国内领先

2015-12-23 15:11:34 来源:诸城新闻网

梁长玉 周健报道 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四楼的康复医学科治疗大厅的康复评估室中,86岁的寿老师,头上戴着呼吸面罩,手臂缠着血压带,腰间绑着感应仪,用力踩踏着功率自行车。这台功率自行车与众不同,旁边连着控制台,控制台挂着2块液晶显示屏,分别显示寿老师的心跳、脉搏、血氧饱和度。

康复医学科的李擎医生一直站着操作控制台,关注着显示屏上的数据、曲线,每分钟都要询问寿老师是否难受,如果寿老师感觉难受,或者显示屏上的数据、曲线出现变化,李擎医生都要及时调整功率自行车的节奏。

这些设备总称“运动心肺功能检测仪”,价值近百万元。脑卒中和冠心病病人在康复治疗前,先由“运动心肺功能检测仪”进行20--30分钟的测试,以便精确掌控其运动康复中的运动强度。

徐汇区中心医院主任医师、康复科主任杨坚教授

上海已经进入冬季,各医院的心脑血管患者明显增多,拥有“双重点专科”(心脑血管病康复、神经康复)的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更是忙碌。“脑卒中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联合康复,我们在上海做到了领先。”徐汇区中心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主任、杨坚教授介绍,根据今年5月的市康复科技评价结果,该科的脑卒中康复特色鲜明,心脑血管疾病康复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其中,康复综合实力在上海市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中处于一流水平。

心脑有病怎么康复?先踩功率车测安全运动强度

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综合康复治疗,是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拿手戏。2014年3月,该康复医学科开展的心肺运动测试与训练新技术,获得徐汇区光启医疗卫生重大技术突破奖,积累了心脏康复领域的前期工作基础。2015年9月,以杨坚主任为首的康复团队,又以“心脑血管病康复为主攻对象”,成功获得了上海市卫计委第二轮医学重点专科建设(A类)的项目资助。“在上海,脑卒中康复的医院不少,同质化现象普遍,我们科室的特色是实行个体化的主动康复,患者通过自身比较,得出结果是徐中心的康复疗效的更好。

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李擎博士

心脏康复在上海开展得也是近七年的事,我们是全市第二家,算是较早的,科室在2011年开设筹备,2012年先在冠心病患者中开始。”据杨坚主任介绍,心肺功能的测试评估,与随后的康复训练,需要有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创新是,把心脏康复技术拓展到脑卒中合并冠心病的偏瘫患者身上。

“单纯的心脏康复只是针对心脏病患者,这种病患的特点是其能走路。而脑血管病患者多有偏瘫(一侧肢体活动受限)的,走路也很困难。如果脑血管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就不能单纯地拿冠心病的康复程序去套用,我们就结合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特点,采用了功率自行车的踩车动作,再结合脑卒中的康复方法进行训练,让他在脑卒中康复的同时也能得到心脏康复,即心脑双康复。”这一技术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好病人的运动量和安全运动强度,以避免在脑卒中的康复时突发心脏病。

杨坚主任带领心脏康复团队

李擎医生解释,寿老师使用的这套设备,产自德国。“采集他呼出来和吸进去的每一口气体。你看,这个是气体代谢,这个是心电图,还有一个装置是测血压,因为在测试过程中,血压的反应也要知道,设备会每一分钟自动测试病人的血压。”目前许多三级医院心内科检测心脏用的是运动平板,只有动态心电图、血压和运动跑台,而徐中心医院康复科这一套心肺运动测试仪的最新之处,就是具备检测患者运动时的气体代谢功能,可以在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出现之前就反映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通过这个系统,康复科医生可以精准了解冠心病患者的无氧阈,运动中患者病人一旦开始了无氧代谢,就意味着病人的心脏实际上已处于一种高风险的运动生理状态,极易产生心脏病发作甚至发生运动性猝死。而具有了无氧阈的运动强度设定于控制,就能在积极、主动的运动的同时,确保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安全。

吞咽说话困难:贴布来帮忙

吞咽困难、语言障碍是脑卒中的后遗症,吞咽困难的病人,不敢吃,喝水也呛,结果常是营养跟不上、且易产生吸入性肺炎;而语言障碍则更会打击病人的自尊心 。

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着眼于神经康复难点问题,展开新技术的临床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案,2015年10月以“神经康复重点学科”为建设项目,成功获得上海市残联重点学科建设资助,也是本市卫生系统内唯一入选市残联重点学科的单位。针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新技术的探索及成人言语听力系统的临床应用转化是该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

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部主管、乔蕾主管技师

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言语吞咽技术,在乔蕾、李洪丽主管技师带领下,通过多年应用、开发和总结,其疗效居于上海市康复机构的前列。该科的吞咽障碍综合治疗技术包括:肌内效贴布技术、冰酸刺激、舌肌主被动康复训练、下颌训练和进食训练指导,可以综合改善吞咽功能,放松吞咽肌群、促进吞咽肌群收缩。该技术的亮点是,不同的肌内效贴扎方法,对不同表现的吞咽障碍患者都有着较好的辅助作用。

吞咽康复治疗采用肌内效贴布技术

“对于这些病人,常规的康复治疗是按摩、低频电疗”。该学科的负责人张颖主任医师介绍,贴布治疗是该科的创新之一。贴布其实就是一块布,不是膏药,不含药物成分。贴布治疗纯属物理力学原理,通过胶布给治疗位置形成局部的压力变化,时间长了就会起效,一些肌肉紧张、腰痛的患者,可以一贴就好。贴布治疗原本用于运动损伤,有赖于医生的手感和对解剖学、力学知识的掌握,能够开展这种治疗的医院尚不多。一位吞咽困难的男性中老年病人,在接受神经康复治疗前,被诊断为重度2级,误吸严重,吞咽困难或无法进行。在二十多天的治疗周期结束时,该病人的症状被缓解至轻度7级,三餐均可经口腔摄取吞咽食品。

听力言语康复治疗

“我们还与中科院的声学所东海站的科技人员合作,联合开发了一个听力言语训练软件,用这套软件对病人进行言语训练,能大大提高效用。比如,有些大舌头的病人,意思表达不清晰,如果不用这套软件,治疗师有时会被病人误导,不能准确掌握情况,只好凭感觉治疗。”据杨坚主任的回忆,这套软件一开始不太完善,总是出错,“后来我们提高它的容错率,现在在病人身上非常有用。我们也申请了专利。接下来将联合医疗器械公司,把它转化成家用的医疗器械,病人就可以在家里自己使用了。”

冲击波:治疼痛与慢病,中西医结合更显优势

解决疼痛是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又一个主攻方向。传统的治疗办法是,对神经组织封闭治疗,比如打麻药,再就是物理治疗,使用电疗设备等。中医也用针刀、针灸治疗疼痛,其中,针灸是作用于穴位,针刀是瞄准皮下组织的粘连部位,进入肌体后进行左右上下的适当切割。下针、下刀的本身,都会引起损伤。

杨坚主任采用中西医结合给患者进行冲击波治疗

“我们非常看好体外冲击波治疗技术,它来源于德国。”杨坚主任介绍,冲击波技术以往主要用于打碎肾结石、胆结石。近五年逐渐用于治疗慢性软组织与骨关节病的疼痛,优点是没有创伤性,不会破损皮肤、不会有感染的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冲击波治疗技术还被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用于脑卒中痉挛病人的治疗。国内外的冲击波治疗的相关研究显示,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 RSWT)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治疗有效,多作用于痉挛肌群。临床实践中又发现,刺激痉挛肌群的拮抗肌和肌腱,可以取得较好的缓解痉挛的作用。

冲击波技术归根结底是西方的技术,适应症、治疗方案带有西方人的思维。杨坚主任曾在2014年初,亲赴北京与一位资深的于教授交流探讨,回来后在冲击波的治疗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创新治疗,可用于更多的慢性病治疗,如椎动脉性头晕、脊柱侧弯、帕金森氏综合症等。“上述疾病用冲击波治疗,很多人可能觉得天方夜谭,其实,我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调整,类起到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据他介绍: “我手里试过几个病人,效果相当好。比如,老年人的驼背,肩背腰腿痛,这与人们背上的两个经脉有关,用冲击波治疗的效果常常是立竿见影。”

杨坚主任强调,冲击波治疗通常来讲没有什么创伤影响,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人、合适的部位,就不会有风险。

中医导引治疗:扶着病人打太极拳

打太极拳是很多心梗、脑梗病人的康复手段。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也让病人打太极拳,但是包含了新元素,具有独创性。

上海市徐汇中心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张颖主任医师

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建有一支中西医结合康复团队,由科行政副主任张颖主任医师领衔,将中医导引技术与现代神经康复治疗技术,融合应用于神经康复。该团队成立了太极康复工作小组,成员有太极拳专家、医院治疗师、康复医生,太极康复工作小组筛选太极桩功、太极云手、太极推手,太极起势等,加以改进,或两位医生,或一位医生,扶着病人打太极拳,以此帮助病人控制躯干、抑制痉挛、提高其髋膝控制能力。

中西医结合康复

该团队还发明了“六字诀与构音训练法”,即要求病人以肢体的基本动作,伴随嘘、呬、呼、嘻、吹、呵的六个发音,“六种不同发音配合呼吸及上肢动作,可以改善病人的气流控制。”张颖解释,动作加发音,成为构音训练的重要部分。

“我们科室的特色业务是:脑卒中合并冠心病康复、心脏病康复、中西结合康复、疼痛治疗,共四大块。张颖主任负责的中西结合,就是在康复过程中,把中医的成分加进来。”杨坚主任很看重中医,“中医是整体考虑到人各方面的平衡,通过吃药、针灸、导引术等方法,弥补了西医只看局部性、对抗性治疗的不足。”

张颖主任带领神经康复团队开展康复工作

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张颖副教授,攻读医学博士的方向就是中西医结合。“中医导引技术是中国传统的运动疗法,它集肢体、呼吸、意念、自我按摩、声音等为一体。”张颖副主任介绍,心梗、脑梗疾病自古就有,中医随之诞生一系列治疗手段,“中医导引技术应该与现代神经康复治疗技术联合应用。两者不能使蛋炒饭式的简单结合,而是取长补短、整体与局部的整合,使导引这颗传统中医的明珠大放异彩。”

门诊康复:方便了病人

上海已经老龄化,老年人的第一杀手是心脑血管疾病,但是很少有医院敢给心脑血管病人开设门诊康复,因为心脑血管病住院病人的床边康复也会遭遇意外,何况门诊的康复治疗。曾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个住院患者,急性中风2周,已经脱离了急性期,经康复科医生会诊后给予床边早期康复,前三次康复很顺利,在做第四次时,医生活动病人的肢体,病人突然表示不舒服,20分钟后,这个病人因为心脏病发作去世了。“这个病人是没有心脏病史,但是处于一个发病阶段,肢体活动加快了病程。这是一个活生生例子,由此可见,对于脑卒中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住院康复治疗也有风险,很多医院更不敢开展门诊康复了。”

86岁的寿老师在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3个星期,“再远我也要来,因为别的医院没有这种项目。”寿老师说自己已经可以独自去超市购物,康复效果良好。心脑疾病从只能住院康复治疗,到可以门诊康复治疗,给病人带来了方便。

86岁的寿老师在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

在门诊开展冲击波治疗,也是给病人带来方便。冲击波治疗相比物理治疗,效果快很多,一般理疗需要病人每天来医院,或者一星期来3、4次,上班族不容易保持这种节奏,而冲击波治疗只要病人一星期来一次,当然也有需要一星期来2、3次的,总体上很方便。

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的门诊病人持续增加。徐汇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2015年12月6日编写过“上海市残联系统康复重点学科建设,神经康复重点学科申报”的材料,提及该学科的规模和业务量位居本市综合医院康复科榜首。该科有2个病区,病房2400m2,治疗区970m2,高压氧舱600m2,门诊人次及治疗人次逐年增长,其中,门诊人次2013年为13403人,2014年增加到14279人;治疗人次2013年为283921人,2014年增加到290130人。

“云医院”推广:使医患互动更便捷

“徐中心接下来要打造出一个‘云医院’,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医生和病人的交流、随访跟踪,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平时你在家康复我都可以监督你,指导你。”杨坚主任透露,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慢性病,通过“云医院”的途径进行管理,“包括我们对基层医生的指导,他一边看病,一边通过‘云医院’与我们交流,我们指出哪些地方需要改善。病人的转诊也会非常方便。这个‘云医院’,比举行多方电视电话会议更快速、更经济。”

徐汇中心医院“云医院”手机APP

康复科医生通过“徐汇云医院”与患者进行视频就诊

康复科医生通过VGO机器人与病人远程视频做康复指导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