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概述
记者王槐德 通讯员 季廷勇
“十二五“期间,是诸城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各级各类教育同步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稳步提高。首批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验收,入围第一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山东省学前教育先进市。
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总投入98.55亿元,年均增长11.12%,预算内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连年增长。在全省率先完成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安全工程,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建成塑胶运动场地学校31个,占所有学校的23.3%,新增图书50.1万册,增加教学设施设备38万件套,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职业院校投资3589万元,新建企业实训中心,添置实习实训设备5880台(套),全部达到国家中职改革示范校和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标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显著增强。建立完善了育人为本12项基本制度,资助救助贫困学生12.2万人次,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孤儿等特殊群体全部得到有针对性的关爱。
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建立起公办幼儿园生均拨款机制,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8.8%。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适龄少年儿童小学入学率保持100%,初中巩固率达到99%以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达到100%。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日益彰显,撤并二中、四中,全面实现“高中进城”战略。推行普通高中星级评估制度,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文理重本上线数、普本上线数连年位居潍坊市前列。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发展,形成“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和“诸城高级技校”两大职教集团。社区教育稳步发展,4处镇街被评为全国和全省社区教育示范乡镇。
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县级“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实验区”,成立全国首家县级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评价中心,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区。实施城乡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将3所高中学校的初中部剥离,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直公办初中。将外环路以内的5所镇街学校收归市直学校管理,分别并入相应市直学校,探索实施以互助共同体为代表的城乡学校联建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深化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突出恐龙文化、舜文化、茶文化、名人文化等诸城特色,开发出4大类130多门优秀特色课程。
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普遍建立起了覆盖所有学生的育人导师制度、面向全体教师的师德评价制度、惠及千家万户的亲子教育体系和学校办学家长满意度调查制度、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监督评价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制度和办学理事会制度,形成了既保障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又让群众放心满意的育人机制。完善教育民生保障体系,建立了14条救助学生渠道和4条救助教师渠道。募集资金1100多万元,成立全省首家人民教师基金。配备校车189辆,全部实行公司化运营管理,有效保障学生乘车需求和安全。教育工作在潍坊市委、市政府组织的科学发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和潍坊市教育局组织的家长满意度测评中,连续多年列潍坊各县市区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