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槐德 通讯员 季廷勇 王佃学
4月29日,文化路小学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参加教育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实验区联席会议的课程专家、政府领导、教育局长和校长代表们,他们来自北京、重庆、广州、深圳等全国13个城市。该校校长王洪珍作的“诗性教育”报告博得全国各地专家、校长们的阵阵掌声。文化路小学童诗教学、古琴教学等特色教学只是我市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以加入教育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实验区为契机,立足县域实际,按照“高端定位、扣紧一线、在传承和变革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绿色评价为总抓手,突出课程领导力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开展。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重点推进基于课程体系的分层分类教学,建立起选课走班、学分认定等有效途径与操作办法。借助教育部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项目,确定了44所中小学(幼儿园)为项目试点学校,区域整体推进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
精心打造特色课程品牌。结合学校特点,力促“一校一品”建设。结合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坚持质量和特色并重,开发出以恐龙化石研究为代表的恐龙文化,以桃林绿茶为代表的茶文化,以古今名人为代表的名人文化等4大类、120多门优秀特色课程。
高度重视活动育人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各年级每月确定不同德育主题活动。目前,全市已成功举办八届“风华少年”“科技少年”评选,四届“阳光少年”评选,数十万人次参与,涌现出获六项国家专利的“小发明家”金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魏志方等一大批优秀学生。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完善课堂改革推进机制。启动教师全员赛课,推行公开课、研究课、展示课、课堂教学开放周、大观摩等活动,邀请专家名师指导,掀起“头脑风暴”。定期举行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课堂教学改革论坛,加强信息交流,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每年举行一次课堂教学改革达标活动,全体教师参加,将活动结果记入教师发展档案。
开展“实施课堂开放,缔造完美教室”活动。在固定时间设立“课堂开放日”,教师、家长可以随意走进课堂听课,搭建了优秀教师成长、校际交流、课程成果展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家校合作共建的平台。
实施高中、初中、小学“三段联动”战略,加强三个学段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定期开展联合教研、联合视导等活动,对一些重大教学问题进行联席教研、共同会诊,促进了学段之间的有机衔接,确保了教学改革均衡发展。
“活力教学”“211反思落实”等一大批课堂教学模式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其中,龙源学校的“活力教学”课改实验,虽然只有五年多的时间,却给学校带来巨大改变:教学质量年年攀升,学校规模迅速膨胀,带动成立了一批遍布全国的“中国活力教学联盟”加盟校,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
改革教育评价制度
构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借助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价诸城中心资源优势,结合教育实际,确立了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负担状况等六方面的评价内容,分别制定关键指标、考察要点、测评方式等,构建起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绿色评价体系。
推行学业质量绿色评价。出台《诸城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评价实施方案》,明确监测的主要内容、指标权重、考查对象、监测方式等。分考试和考查两类指标,利用APMS网上阅卷系统和“必由学”评价系统的学习诊断和增值评价功能,开展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监测评价,生成绿色评价报告,为教学诊断与针对性改进教学提供基础数据。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立了学习习惯、能力拓展、运动与健康等九个评价维度。实行多主体评价,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同学等最了解学生情况的人员担任评价主体,提高了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初中学校全部建立起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评价工作的公开化、信息化和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