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化名)在济南一所高校读大三,近日,正在家里休寒假的他因突然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中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过听力筛查,医生发现陈刚出现了四千赫兹以上高频区的听力损失。经询问病史,发现他从上大学开始迷恋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而且喜欢戴耳机听音乐、听英语听力。中医院副院长、耳鼻喉科主任李佳枫告之,他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的原因正是长期佩戴耳机的后果!
目前大学校园里正流行一种快速提高英语听力的方法,即在睡觉时戴着随身听听英语,一些学生对此趋之若鹜。李佳枫认为,这种做法时间长了会严重损害听力,“最近,我们医院还接诊了一位高校毕业生,她在几次求职面试时,都因听不清楚考官问题,结果失去了工作机会。这位学生听力下降的原因,也是长时间听随身听造成的。”
对此说法陈刚有所质疑,他说因怕影响听力戴耳机时都会把音量调得很小。李佳枫解释,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过量的、非噪声的刺激也可以引起耳蜗损害,造成噪声性听力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耳蜗器官受到长期、过量的刺激后,细胞组织代谢紊乱,供血、供氧不足,致使其末梢感受器损害。发病一般在频繁使用耳机5-10年之后,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迄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实验证明:过量刺激不仅仅首先损害4000Hz这个频率,也可以损伤其它高频区。问题的严重性在于由于受损的是高频区的非语言频率区,因而受损者常无自觉听力障碍,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该部分听力受损者常伴有耳鸣,有的呈金属撞击声,有的为喷气声,有的为铃声等等。
何为噪声?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常见的噪声包括以下几种:工业噪声,如工业生产中的机器转动、震动产生的机械性噪声;交通噪声,鸣笛音、火车行驶的噪声等;社会生活噪声,舞厅、迪厅的娱乐噪声,家用洗衣机、空调的噪声等。
那么噪声是怎样损害听力的呢?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噪声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其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李佳枫特别强调,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噪声性聋。噪声造成的听力损伤是由于长期受噪声刺激而发生的一种缓慢的、进行性听力损伤,其损伤部位在内耳毛细胞,毛细胞是人体听觉神经的末梢,极易受噪声损害,一旦受损不能再生。长期生活、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将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此外,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耳鸣声可能会渐渐消失或者持续很长时间,也有可能会间断性地出现。“导致耳聋的因素很多,包括耳毒性药物、遗传、噪声、感染和疾病等。根据WHO统计,在人类所有的致聋病因中,噪声仅次于衰老,排在第二,约占37%。”李佳枫说。
如何保护听力,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呢?李佳枫提醒人们,应提高对强噪声的警惕性,尽量避免呆在有危险声音的环境中,如果说话时要提高音量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说明您所处的环境是听觉危险区,要限制呆在强声环境中的时间,并戴上护耳器或耳罩避免强声刺激;不要将随身听或车内播放器的音量开得很大,经常佩戴耳机需要控制佩戴时间及耳机音量,尽量不要在嘈杂环境下用耳机听音乐,在公交车、集市等地使用耳机会不由自主地调高音量,大强度的声音不断撞击耳膜,就会造成耳蜗毛细胞的损害引起听力损伤;从危险级噪声环境出来后,要让自己的耳朵放松24小时;此外,日常应锻炼身体、注意休息、合理饮食,现代人生活紧张应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适当体育锻炼;维生素B1、B2、B6及C能保护听觉细胞,平时多进食含维生素B族和C族丰富的食物,如粗粮、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
李佳枫建议,如果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以前能听清的声音现在听不清或是看电视开的音量较以前大等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检查听力查找病因,并积极治疗。他还呼吁,希望全社会重视非职业性噪声,特别是娱乐性噪声的危害,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娱乐场所及相关企业的噪声执法检查,还社会公众一个安全的听力环境。 王伟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