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一中“家文化”特色教育侧记
走进诸城一中,干净整洁的校园内,一幅幅“家”字张贴在每一个教室、宿舍和办公室的门上,非常醒目,让师生们时时时刻刻感受到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这是诸城一中大力营造“家”文化带来的新气象。
一个年级是一“家”,一个班级是一“家”,一个教研组是一“家”,一个宿舍是一“家”,在校师生和走出校门的校友是一家。师生们生活在一起,凝心聚力,共同维护这个大家庭,家庭成员间相互理解、相互感恩,互敬互爱,相互包容、团结。
近年来,诸城一中以“家”文化为引领,以打造和谐校园为目标,让师生之间平等、尊重、关爱,教师之间包容、团结、互信,让学校这个大家庭处处充满温馨和魅力。
“我们倡导的‘家’文化核心就是‘责任文化’,以责任文化立校,培养勇于担当的人。”一中校长王克田介绍,一中人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来热爱,人人都有责任,并且要承担责任,这样家才是一个温暖的团结的家。在家庭里校长是兄长,是榜样,应该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任劳任怨。他更负有呵护弟弟、妹妹的责任,也有教育、引导他们的职责。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真正做到一家人,思维不同,思想一致。分工不同,目标一致。
为了让教师共享大“家”庭的温暖,学校千方百计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参加各种赛课活动。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形成名师成长梯队,促进了名师队伍的成长。对青年教师采取“拜师结对”帮扶,指定老教师当师傅,从备课、上课、作业等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指导,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立了“诸城一中专家工作站”,聘请省教科所、潍坊教科院专家定期对老师们进行指导,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成立了“诸城一中研究生协会”,为研究生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学校还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和心理学教授开办“幸福人生”等专题讲座和体验式培训,在工作心态、合作互助等方面加以重点引领,创办了幼儿园,解决了教职工孩子入园难问题;设立了班车,为教职工上下班提供便利;修建了洗车场,方便教师们洗车;修建车棚,想方设法组织教职工体检等。学校餐厅每天为高三教师送饭,总务处为高三教师提供到家维修服务活动。让老师们在积极工作的同时坚守一颗平常心,寻找并发掘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与精神意义,在成长中感受心灵的丰盈幸福。
“学校把我们教师记挂在心里,让我们时刻感觉到家的温暖。体会到领导的理解、关心和尊重,觉着如果不好好教学、不努力工作,就对不起学校,对不起学生。”一中教师刘丽说。
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变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温馨的教室、舒适的宿舍、多样化的可口饭菜、精心服务的生活指导教师、循循善诱的任课老师等,学习生活在这样一个风清气顺、和谐进取的人文环境中,一中学子们更是受益匪浅。
“我们学习生活在这样一些大大小小的”家里“,老师像父母,为我们答疑释惑,谆谆教诲,细心呵护我们。我们同学们如同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鼓舞,尽情享受大家庭的温馨和幸福,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学生管淑珍说。
浓郁的“家”文化,让每一名家庭成员感受到关爱与呵护。家文化,温馨了校园,幸福了师生,更培养了一批批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人。让许多走出校门的诸城一中的学子们继续延续着“家”文化,他们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南京、青岛等成立11个校友会,他们时刻关注母校、家乡的发展,每年帮助高三学生如何备考,开展迎新校友座谈会,结对子、配导师,在校友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校友搭建了相互联系和沟通的平台,成为促进校友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助推器。(记者王槐德 通讯员王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