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诸城烧肉

诸城烧肉

2012-11-30 08:56:38 来源:诸城新闻网
 诸城烧肉久负盛名,自古为先。追其历史,可上溯到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诸城凉台出土的现存于诸城博物馆内的汉孙琮墓画像石刻考证,庖厨图的石刻最为典型。庖厨图刻有宰牲、炊、酿造等图像。宰牲有捅羊、杀猪、宰鸡等;炊有劈柴、烧火、掌勺等;厨房内最为忙碌的是烧肉,有人传递,有人煽火,有人烧烤。上方一横绳吊有烧肉、羊肉、猪头、羊腿、肝脏、兔子和两串小鱼、4条小鱼、3只鸡、1只鳖。下方有一连锅灶,并排4口大锅,旁有4只大缸,灶旁有2人正在洗滤。通过上述考古,有力地佐证了诸城烧烤在汉代就具相当规模。
    据史料记载: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到密州(今诸城)任太守,对诸城烧烤情有独钟,时常食之,赞不绝口。翌年,苏轼率百姓筑堤抗洪,疲惫成疾。百姓杀猪宰羊,担酒携菜,送到府邸慰劳。苏轼亲自监督厨师制作烧烤肉馔回赠百姓。苏轼曾在《炖肉歌》中写到:“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侯足时它自美。”当时的乡贡进士赵明叔《回赠肉》一诗写道:“为除民瘼情意长,民献三牲爱心官”,并将诸城烧烤的制作工艺带去,亲自教人宰杀、加工制作烧肉。
    清乾隆年间,刘墉回诸城老家祭祖,品尝诸城烧烤,十分喜爱。回京时将诸城的烧烤猪头肉、鸡等带回京城献给乾隆帝品尝。乾隆帝吃后龙颜大悦,并下令御膳房按诸城烧肉程序和工艺制作诸城烧烤。
    1945年,正处抗日战争后期和相州解放前夕,王翔千以卖烧肉为掩护,联系当地群众,宣传抗日道理和传递地下党组织情报。据85岁的离休老教师王瑞荣说:“那时只见王翔千背着大木匣子,满街吆喝着‘好烧肉,香喷喷的烧肉!’从家门口一直吆喝着走到街里十字路口青石牌坊前,一路散发出一股芝麻油香的烤肉味。”
    诸城烧烤系列品种多达十几种:有猪、羊、鸡、鸭、鹅等等。但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猪肉烧烤。猪肉烧烤尤以猪下货(头、蹄、肺、肠、肚、心、舌等)为上品,正如俗话说:“卖烧肉的三不愁:口条、心肝、大肠头”。
    一只猪头十几斤,滚水烫后,刮毛洗净,置入大锅,加盐、酱油、葱、姜、花椒、大料等调料老汤煮沸后,微火焖炖。直到烂脱骨,再用小米、红糖熏制,使猪头抽油着色,通体晶莹,再晾干冷置。到吃的时候,用快刀切成薄片,每片有皮有瘦肉,中间夹着细嫩的白膘,蘸上蒜泥食用,那真是膏而不荤,肥而不腻,清醇可口,齿颊留香。
    过去有些小贩专以熏制猪头肉为业。这一行是在家中制作,挑担子出街售卖。一头箱笼中装有熏制好的肝、肚儿、猪头。另一头有案板、肉刀,现买现切,荷叶打包。清人有一首《竹枝词》写得十分有趣:
    猪头肉摊生意忙,此肉大半销乡庄。
    不惜工夫等大肉,目光灼灼窥摊旁。
    猪头肉,三不精,不是价廉人岂争。
    乃知低货不愁难出卖,畅销只要价钱轻。
    现在诸城境内从事肉类烧烤的个体户已发展到数百家,尤其是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烤烧肉,那香喷喷的味道弥漫在大街小巷,从而使“诸城烧肉”这一著名的老字号品牌更加名声远扬,成为人们筵席、馈赠亲友和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佳肴之一,倍受消费者喜爱。(崔金河)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