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路小学特色诗性教育侧记
走进市文化路小学,立马感受到一股美的气息,一股诗意的气息。种类繁多的树木、花草,整齐地排列在校园道路两侧,在清爽秋风吹拂下,格外艳丽,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跳动,叽叽喳喳地互道秋的问候。
近年来,市文化路小学致力于传承中华诗教,以“诗性文化”、“诗性教育”为统领,以“养浩然正气、育天地良才”为立校之本,以“写儿童诗,做美少年”为特色主导,构建“诗性童年”课程理论及实践体系,成为山东省唯一一所开设儿童诗课程的学校,并打造成学校的特色品牌,让孩子拥有求真、向善、尚美的品格。
教学楼前有一块诗歌文化宣传栏,里面贴满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及师生们创作的诗歌,仔细阅读,别有一番滋味。在诗歌文化宣传栏的旁边有群孩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围成一圈,每人手里拿着一个小笔记本,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什么。男孩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叫朱俊宁,这首诗是我写的,叫《两只蝴蝶》。”在这所生机勃勃的校园里,树上的鸟鸣声,伴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吟诗声,组成了一首优美的交响曲。
随后,记者进入教学楼发现,走廊的墙壁上也挂有诗词歌赋,还有用诗歌中的故事创作的图画,教室里黑板报的内容也跟诗歌有关。可以说,文化路小学处处有诗韵,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是风景,一草一木都是教育资源,整个校园充溢着书院气、书卷气、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
文化路小学除了营造诗性校园以外,还把诗性融入课堂,真正和学科相结合。记者在该校校长王洪珍的带领下,走进刘艳萍老师的数学课,看如何把看似枯燥的数学教学的理性精神与诗性特征完美结合。
在刘艳萍的课堂上,孩子们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创造”。刘艳萍启发孩子们用动作表示“平均分”,用符号表示几分之几,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学发现:“分数好比是妈妈和孩子,2和4像妈妈,叫分母;上面这个数表示其中的1份,像妈妈的1个孩子,叫分子;中间这条线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几份就是妈妈的几个孩子。”刘艳萍就像引导一群探险家一样,走进数学丛林,在诗的意境中发现了分数,弄清分数的意义。
刘艳萍在数学课上,让学生们操作各种工具、做动作,以在学生们的脑海里留下许多画面,正是诗的意境元素的应用。刘艳萍自始至终让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经历、体验原始的探究进程和推导过程,用多种方式来表示量的关系和数,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猜想、设想、联想,这些思维方式是诗性的。诗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重感性和直觉,本质是想象和创造。刘艳萍老师,用自己的“诗意数学”,将诗意的感性元素融入典型的理性思维,使数学的逻辑美更具张力和活性。
如今伫立在校园的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到诗性教育的印记,校园真正被诗性教育浸润着。除此之外,学校还选取古琴课程、生命课程、心理课程作为诗性情感培养的核心课程。文化路小学,正在通过“诗性童年”课程的研发,引领老师去发现和开掘每一个学生生命最初的辉煌,让学生从此带着满身的阳光与信心,带着对世界真善美的追求,走向美丽人生。(记者王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