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电动自行车管理纳入法治轨道、实施“上牌”管理,确实很有必要。这个管理,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能为了上牌而上牌,更不能沦为变相收费。同时,不仅要加强对电动自行车车主的管理,还要将管理延伸到整个电动自行车“产业链”,特别是对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和违法改装店要严格管控,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堵住劣质电动自行车和超标电动自行车的蔓延。
窃以为,管好电动车,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两者缺一不可。我所能想到的“服务”,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让电动自行车有路可走。为什么电动自行车占用机动车道、随意变道、逆行的乱象非常突出?除了车主的素质问题,还跟道路设计的先天不足有关。很多道路上自行车道过窄,或者干脆就没有自行车道。电动自行车无路可走,只好四处“乱窜”。城市道路在规划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
二是让电动自行车有处可停。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增加,乱停乱放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一些居民小区,车棚明显不够用,不少车主就干脆把车推进楼道,不仅占用了消防通道,充电时还容易造成火灾隐患。因此,在新建小区时,应该像要求机动车位配比一样,要求开发商必须建设足够的配套车棚。老旧小区也要想办法解决电动自行车停车难的问题。
三是让电动车主知法守法。驾驶汽车需要考驾照,而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却不经过专业的培训就可随意上路,难免会出现无视交规甚至根本不知交规为何物的现象。政府部门不妨开展针对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的交通法规培训活动,甚至规定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路。为了让更多的人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培训可以采取免费的方式进行。这样做虽然可能会付出一定的行政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还是非常划算的,由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交通违规和事故减少了,会节约大量的管理成本和社会成本。 (文/乔志峰)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