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特色教学
王宗海
“孩子从实践基地回来后,变化很大,早上起床后,把自己的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把被子叠的方方正正,好象换了一个人。”诸城市文化学校袁千航同学的妈妈感慨的说。
2014年上学期,诸城市青少年基地面向全市的广大中小学生进行了新一轮科技创新实践培训活动。告别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襁褓式生活,昔日在家的小公主和小皇帝们,来到诸城市青少年实践基地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活动。培训活动给同学们带来那些改变?贴近生活,注重实效的基地活动课程做了最生动精彩的诠释。
内务整理课上,同学们正在认真的观看教师的叠被子演示,一会功夫,原本杂乱的被子,被逐步叠成一条干净利索的“豆腐块”,他们被辅导教师现场展示的绝活深深吸引,纷纷加入活动中,亲手动手尝试着去叠一条军营标准的被子。课程结束后,独具个性的作业更是让学生兴奋不已,作业内容是每个学员回家后,每天坚持认真细致的收拾自己的房间卫生,做到床铺干净整洁,每天都做一个“豆腐块”。
“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走进基地的自炊教室,一行行大字赫然的亮在笔者眼前。在这里,在家享受无微不至的生活照料的小公主和小皇帝,从以前只会做一种饭菜,“开水煮方便面”,离开父母几乎不知道如何去生活和生存,变成了现在的“厨艺小能手”,每个人都学会了烹饪几个拿手的好菜。他们六七个人一组,在炊事教室内,分工协作,洗菜,切菜,自己动手做起了美味佳肴,亲自动手体验了下厨房的滋味。他们在课堂上津津有味的相互品尝同学之间做的饭菜,把自己的作品“风卷残云”,属于自己亲手制作的劳动果实,成了记忆中最难以忘怀的美味。
“自己亲自烹饪这项活动我本觉得很简单,认为只要往锅里倒点油,放入准备的菜,最后往菜里加上调料,菜再在锅里翻炒几下就好了,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明白想炒好一道菜,得讲究方法和作料的适度,这样炒的一种菜才会好吃。此刻我也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把菜做的美味,让爸爸妈妈对我这个平日连煤气灶都不碰的“小懒虫”刮目相看。朋友们,你相信我能行吗?”
实验小学五年级3班 李洋在活动日记中写道。
礼仪课上,礼仪教师独出心裁的教师让学生自编自演,在教室内走起了模特步,演起了类似生活情景剧的小品,原本枯燥的讲解被生动有趣的亲身体验取代。在编排的互动体验中,同学们学会了如何站立坐行,大家在生活中、工作中如何的“要拘小节“,懂得了在社会交往中如何注重礼貌与礼节。礼仪课的课后作业是,每天上学或者回家的过程中,给自己的父母和亲友热情的打招呼问好。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的付出,每周拿出时间给父母洗一次脚。
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说:“生活的味道越浓,教育的意义就越大,坚持下去就会产生奇迹。”这种说法体现了教学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真实有效的实践培训教学必须是选择和巧用生活资源,以课堂为起点实施生活化的教学,从学生生活出发,回归生活,实践“生活”教学。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知行做合一,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重要教育思想。诸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面向全市青少年,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展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教育,选择和巧用生活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得到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