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居修葺没花公家的钱
记者了解到,莫言旧居建于1912年,后来翻修过两次。莫言在这里出生、上学、娶妻生子,直到1976年,莫言从军离开,在这里生活了大约22年。后来在当兵期间回乡探亲,也断断续续在这里住过。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当地政府就想动用公款将莫言旧居好好整修一番,作为当地的旅游景点确立下来,莫言坚决不同意,他认为会打扰村民,并且过于浪费和张扬,要求旧居保持原样。管谟欣说,“这次是不得不修了,墙快要倒了,会砸到人的。”为此,管家人自己花了3000元,对老宅进行了简单的维护和修整。用管谟欣的话说就是“没花公家的钱”。
莫言用过的碗、书柜等仍在
管谟欣说,现在院子里的杂草已经清理,原本坍塌的院墙也已经修好,并沿用过去的“土打墙”方式修葺。旧居的围墙修好后,管谟欣又跟妻子一起动手对5间老屋进行了简单修补,把破损处用新泥修葺,并没做大的翻修。农具还摆在最西头的房间里,莫言青年时期用过的碗、书橱、箱包等则存放在东边的房间里,旧居的泥墙上新嵌上了一块刻有“莫言旧居”的大理石。
管谟欣告诉记者:“莫言年轻时期生活的地方,是他文学作品最佳的创作源泉,土打的院墙、灰白的瓦片、老式的木格窗棂,每处都留有莫言的童年记忆。因此,保持原样是对旧居的最好保护。”管谟欣介绍,现在的旧宅是5间共约60多平方米的土墙平房,屋门朝南,屋内仍摆放着莫言几十年前使用过的一些老物件,莫言青年时期用过的碗、书柜、箱包等仍在。东西向有一米多高的土墙,门前有一个庭院,院门朝西开。“游客的探访是对莫言的最大认可,也是对莫言莫大的鼓励。”管谟欣说。
来访的媒体少了游客仍很多
莫言获奖半个月后,莫言旧居院子里的树苗、萝卜甚至小草都被想沾“喜气”的参观者拔光,小院也被游客踩成了光秃秃的泥巴地。管谟欣说,冬天到了,地里的东西显然是无法修复了,只能等来年开春再重新种植。
管谟欣告诉记者,10月29日,莫言回高密助阵第三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开幕,后来就再也没回过家。莫言现在正在北京准备去瑞典的领奖事宜。距离莫言获诺奖已接近一个半月,来莫家采访的媒体数量明显减少了,但游客数量仍然很多,多的时候每天有一二百人。
当地称未规划“莫言旧居一日游”
对于莫言旧居的旅游开发问题,管谟欣表示,公益性是第一位,他和家里人都赞同继续免费开放。村里的一些村民也说,应该免费参观,这是村里的光荣。前些年村里修路时,莫言舍得掏钱,却不同意花公家的钱修旧居,他平时就是这样低调。
网上有消息称,对于莫言旧居的旅游开发问题,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已着手规划,“莫言旧居一日游”等文学旅游特色线路均被提及。管谟欣回应说,他没有听说过这个“一日游项目”,莫家仍然承担着导游加管理的职责,当地政府部门并没有介入。
对此,记者致电高密市新闻中心主任王有志。王有志说,政府并没有开始规划莫言旧居的旅游开发问题,更没有什么“莫言旧居一日游”项目。王有志说,高密市对“莫言品牌”的开发利用,目前还未有实质性的动作。“莫言带给高密的影响是长期性的,一些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经过专家论证、整体规划。况且,要立项开发需要潍坊市的统一规划,我们地方政府没有这个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