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系列宣传
家长存在错误认识主要表现:
1、觉得疫苗接种不接种无所谓。
我国自开展疫苗接种以来,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预防接种有隐形的健康保护效果,不像疾病的治疗效果那么显而易见,尤其是看到个别儿童没有接种疫苗也没发病,所以部分儿童家长觉得接种不接种疫苗无所谓。
预防接种不只是对易感者进行预防接种,其实在提高个体免疫水平的同时,必然会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有助于群体免疫屏障的形成。当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即使有传染源侵入,由于大部分易感者接种了疫苗,得到了免疫保护,人与人之间辗转传播的机会大大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链已被阻断,传播的范围受到限制,减少了传染病扩散和蔓延的可能性。
2、过度担心接种安全。
疫苗有很好的控制传染病的作用,但是也会带来个别的不良反应,确实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偶合其他疾病引起死亡,在死因未明确之前,媒体片面报道引起社会和公众的负面影响,致使部分家长担心接种安全而不给儿童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出现异常反应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受种者的个体差异有关,但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而且通常发生的不良反应是轻微的,不需要临床处置。这比感染传染病所带来的危害要小的多。
我国上市疫苗总体上是安全的,近年报道的多起“接种事件”,包括乙肝疫苗事件,均没有证据表明与疫苗质量有关。预防接种的对象是健康人群,其安全性历来受到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疫苗在获得注册前都需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都要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都有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要求,保证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3、认为只要给孩子接种一类疫苗就够了,二类疫苗接不接种无所谓。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主要是针对负担较重、经济损失较大的疾病,在国家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国家将扩大一类疫苗的种类,二类苗也将会变为一类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是对一类苗的重要补充,可以预防更多的传染病,包括国家纳入免疫规划管理但因财力有限尚未免费接种的疫苗,如水痘疫苗;部分一类免费疫苗的替代疫苗,如灭活甲肝、结合A+C流脑、脊灰灭活疫苗、四价流脑疫苗等,替代疫苗接种更加安全或预防的传染病种类更多;其他二类疫苗如Hib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针对的传染病发病率还很高,危害也很大。进口疫苗比较国产疫苗其生产工艺要先进一些,接种更安全,家长可自愿选择。
多接种一种疫苗,孩子就多一份保护。 家长在选择接种二类疫苗时可以根据感染疾病的风险,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孩子的身体情况等做出决定,并了解各种疫苗的特性、适应证及禁忌证等。 (一)
诸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咨询电话:6078826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