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山东快书:山东人的“活广告”

山东快书:山东人的“活广告”

2012-11-19 02:46:56 来源:转载
 前几年有河南人写了一本书,其中说了这么一种意思,同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河南人的名声之所以不如山东人,关键在于山东人会为自己做广告,特别是山东快书《武松传》就是山东人最好的广告。

  我同意他观点的一半,就是山东快书《武松传》几乎就是山东、山东人、山东话的标志符号,武松的性格、语言、习惯,无一不打上山东人的深深烙印。但是我又不同意他观点的另一半,山东人好不仅仅是因为《武松传》的传播,与其说武松代表了山东,倒不如说山东人把群体的性格特征赋予了这位打虎英雄更恰当。

 “当哩个当、当哩个当,闲言碎语不多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那武松,手掌一挥赛蒲扇,两眼一瞪像铃铛……”山东快书为什么曾经风靡大江南北,而现在为什么又开始衰落了?

 是不是山东话的魅力在减弱?

 山东快书的三个“源头”

  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阴军是高元钧的徒孙,曾经获得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表演奖。他认为,山东快书是惟一能表现山东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曲艺形式,只要你一张嘴说句“当哩个当、当哩个当”,人家就能想到山东。可是,阴军担心的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这个艺术品种还能传承下去吗?

 认识阴军后,我开始关心山东快书的历史与现状。我对这一凝聚了山东方言精粹的艺术形式充满了神往:哪一个省的方言能像山东快书这样红遍全国?

 山东快书发源于山东省临清、济宁、兖州一带。最早产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有几百年的历史。有人说,山东快书是从河里来的,这条河指的就是古代京杭大运河。山东古运河沿岸有七八个著名城镇,临清、济宁都是运河上的大码头,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是一片艺术的沃土。这里具备了山东快书诞生与发展的要素:临清、济宁一带是梁山好汉的故乡,武松的故事广为流传,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商贾云集,生意之外他们需要精神生活,而且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和实力,养得住艺人;多种艺术形式荟萃,吸引着艺人前来“跑码头”。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相互借鉴和竞争,使得以《武松传》起家的山东快书应运而生。

 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有三种传说,即刘茂基说、赵大桅说和傅汉章说。刘茂基,相传是明万历年间人,山东快书孕育期的代表人物。他祖籍临清,现在这里被确认为山东快书的故乡。山东快书艺术大师高元钧的塑像,就矗立在临清市大众公园的苍松翠柏之中。赵连甲亲口告诉过我,临清是山东快书的发祥地。山东快书以武松为主要内容,尽是搏杀厮拼,表演程式也离不开一个“武”字。刘茂基是个不得志的武举人,流落乡间,采集当地流传的武松故事,编成山东快书演唱。他的表演方式很“土”,没有服装和乐器,只是斜披一件大褂,手里敲打着两块瓦片。他有绝活,就是武功架子好看。

  赵大桅的祖籍在济宁,这里是山东快书的另一发祥地。相传他是清咸丰年间的一个落魄文人,穷极无奈,只好卖艺为生。他会编词,粗通文墨和音乐,起初把武松的故事编成顺口溜演唱,后来吸取山东大鼓的“窜铜腔”,编成山东快书演唱。他用山东大鼓的梨花片做为伴奏乐器,这就是至今还在使用的鸳鸯板,说通俗点,就是两块薄铜板。他属于山东快书成熟期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山东快书的“奠基人”。

 傅汉章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据山东快书老艺人介绍:清道光六年,山东有落第举子36人,归途中遇到大雨,滞留临清,为发泄胸中的怨气,他们以梁山好汉武松的故事为依据,编成《武松传》说唱。作者之一李长清将该书带回家乡茌平。李长清发现表侄傅汉章很有演唱才能,便将全书传给了他。傅汉章对《武松传》加以充实,于道光十九年曲阜林门会正式“撂地”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傅汉章是最早演出山东快书的艺人,至今约有150年的历史。

 后来,傅汉章传艺于赵震及弟子魏玉河,遂形成两支,流传至今。魏玉河一支的著名艺人有弟子卢同武,再传至杨立德。杨立德擅长“俏口”、“贯口”,自成一家,被誉为“杨派”。赵震一支的著名艺人有戚永立,再传至高元钧。高元钧以注意刻画人物、表演生动风趣见长,被誉为“高派”。

  山东快书始向全国发展,高元钧的推动作用很大。1950年3月,他从上海北上,开拓山东快书新的流传地区。先到天津,最初献艺于小梨园。天津号称曲艺之乡,观众艺术鉴赏力强,艺人站住脚不易。高元钧一炮打响。

 1951年春节期间,高元钧自天津应聘到北京西单游艺社献艺,使北京观众第一次见到了山东快书。当年冬季,他在北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快书遂正式在北京落户。从1951年11月开始,高元钧等人在部队领导的倡导下,通过训练班的方式,以北京为基地,先后培养了200多名军内外山东快书演员,将这一曲艺表演形式推广到全军以至全国各地。山东快书在部队里很受欢迎,既和高元钧的推广有关,也和山东快书歌唱英雄的传统和粗犷豪放的风格有关。高元钧的代表曲目有:《武松传》、《鲁达除霸》、《赵匡胤大闹马家店》等传统段子,还有《一车高粱米》、《抓俘虏》、《侦察兵》等现代作品。

 山东快书为什么发展缓慢?

 曾经风行大江南北的山东快书,目前确实有萎缩趋势。阴军这样告诉我。

 他之所以有这样一种感觉,来自于他的经历。作为孙镇业的弟子,阴军常去各地演出,而主办者总是告诉他:“弄点热闹的。”山东快书有故事,有包袱笑料,还有辅助部分,比较热闹的“包袱笑料”只是山东快书表演的一部分。阴军说,因为大多数观众只重视山东快书的“热闹”,而忽略了这门艺术其他的东西,导致自己演唱山东快书的时候,只能唱比较热闹的小段,比如《闯红灯》等。

 有人说,由于方言的原因,山东以外地方的观众不一定能够听懂,这可能会阻碍山东快书的发展。阴军认为,以山东方言为主表演的山东快书,并不存在因为语言阻碍发展的问题,因为山东方言是我国北方语系的一个分支,与普通话的差别不大,全国大多数地方的人都能够听懂。

 我觉得,山东快书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传媒之间存在着不适应现象。它是一种适应农业社会需要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其不适应是很正常的现象。过去一个演员,一副鸳鸯板,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直接面对观众,形成了互动的气氛,一演可以一天;而现在的传媒更多的是电视、电影,或者是综合演出,如果只是山东快书专场,恐怕就没有多少人看了。

 阴军也认为,现在娱乐形式越来越丰富,分化了很大一部分山东快书的观众。另一方面,山东快书要求一人扮演多角,舞台要求简陋,场地不大,类似于现在话剧的小剧场演出;而现在的演出大多是大舞台,气氛要求热闹、隆重,像相声、山东快书这种演员少、场面不大的艺术形式,很难一下子抓住观众的心。

 阴军还有一个观点:人才流失是影响山东快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演艺界的大腕中,有不少是从优秀的山东快书演员转行的,比较出名的有黄宏、张国立、笑林、卓林等。其中黄宏转行做小品演员之前,已经算得上是山东快书的大腕了。1979年,全国山东快书比赛在青岛举行,黄宏成为全国山东快书三个最佳演员之一,与他并列的一个是山东快书大师孙镇业,另一个是郭秋临(小品演员郭冬临的哥哥)。为什么山东快书大腕纷纷转行?阴军问过转行的山东快书演员,他们的回答是:山东快书的生存土壤越来越少,唱山东快书挣不到钱啊。

 这句话倒给我们以启示:以山东方言为特色的山东快书,应该寻找新的生存土壤了,或者说应该主动去适应社会和市场了。

  山东话与山东快书

 在谈到山东快书为什么有特色时,姜昆这样说:语言艺术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特色,说山东快书一定要说山东话,普通话说好汉、棒子长,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这谁听呀。所以说这种区域性的艺术一定要保持住。

 方言化是山东快书的一大特色。它用简单爽快的语言描述的是山东普通百姓的生活,有一股憨气。

 原山东省曲协主席刘礼分析说,山东快书为全国人民所接受,首先在于它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山东的字儿,山东的味儿,山东的风俗,山东的事儿。山东快书原无定名,有叫它“说武老二的”,也有叫它“说大个子的”,或者直接呼为“武老二”。“山东快书”是解放后起的正规“学名”。

 山东快书的表演无布景、无道具、演员兼伴奏,演员一人左手持鸳鸯板击节站唱,有“一人戏”之称。在表演中,不但生旦净末丑全由一人装扮,还要装虎装犬,文相武功等等都要具备才行。因此它的形式简通(便)灵活,尤其适合在工厂、农村、部队开展业余演出活动。

 刘礼说,山东快书的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的韵文,穿插一些过口白、夹白或较长的说白。语言明快风趣,情节生动,表情动作夸张,节奏较快,长于演说英雄人物除暴安良的武打故事。它的语言押韵合辙,朗朗上口,跟诗词一样流畅。韵文还有其他语言不可代替的长处,它有利于人们进行独特生动的表达。描述武松的时候,词是这样的:

 身子高大一丈二,膀乍一弓有力量,脑袋就像量麦斗,二目一瞪赛茶缸。胳膊伸开房上檩,皮捶一攥像铁夯,巴掌伸开簸箕大,手指头,卟卟愣愣棒槌长。

  演到这里,台下都会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如果不是这种似说似唱的表演技巧,恐怕以任何方式也难获得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

 就高元钧和杨立德来说,两个人的语言特色也各不相同。高元钧的表演憨中见巧,刚柔相济,张弛有致,举重若轻,轻松风趣中透着隽永与灵气。由于山东快书的语言富于乡土气息,从而使其表演也含着质朴与亲切。杨立德的艺术风格特色是俏皮和细腻。他要求快书有一种弹性,吐词清楚,有力,像出膛的子弹那样,另外要有美感,柔和,动听。

 赵连甲记录过杨立德说快书的体会:第一,快书不是评书、鼓书,是有节奏的韵诵,快书就是“快数”;第二,保持山东快书地方语言和乡土气息的本色,正是它的民族性和民间艺术的特色;第三,说快书是以说为主,表演、动作是辅助性的,起锦上添花的作用。说,要喷口脆、发音准、咬字清、行腔俏……

 山东话让他们这么一说,还真是不一样了。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