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结束,我送女儿去了舜风书院国学堂。说实话,当初并不是对国学的认识有多深刻,仅仅是缘于对国学堂几位老师的信任而已。随着女儿的入学,我也走近了国学堂。
还记得第一次去国学堂。路边绿化丛后面,一座暗红色的、古色古香的小楼安安静静地立在那儿,那么沉稳,那么高雅。推门而入,浓浓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每一面墙壁上,都挂着书画作品。一边欣赏一边顺楼梯而上,到三楼,国学堂就在眼前了。
学堂分成了里外两间。里间正面墙正中间,挂着孔圣人的像,画像前的桌上摆着一架古琴,一见,便不由让人肃然起敬。外间左边一张大大的桌子,桌上放着笔墨纸砚书。右边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几张小桌凳,最前面便是老师的讲桌。颇有古代小私塾的意味。
单从环境上,我便已从心里接受了。此后的日子,每周六上午都陪女儿来上课,听孩子诵读,从开始的应付、新奇,到现在的感悟、喜欢,渐渐发现国学经典的智慧,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思想和智慧啊!
《三字经》,从人之性到教之道,从为人处世到建功立业,从三皇五帝再到历史变迁……句子短小精悍却又包罗万象;《论语》,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它的地位之高。这一部类似语录的书,有孝道,有治学,能修身,能怡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于日月合其明,于四时合其序”……这一句句洋溢着激励、励志性的话语,出自《易经》;还有一首首精美的古诗词,或语句清新、境界高远,或生动有趣、意味隽永,或慷慨义气、苍劲奔放……这些文字,或许孩子们现在还只是一知半解,可是,日日诵读,便会在他们的脑中心里留下无法磨灭的痕迹,久之则会生根发芽,使其受用一生,感悟一生。
女儿学国学也仅有四个月左右。起初,我觉得她还小,国学经典又不是那么好懂,她不会太感兴趣,也不一定能达到老师的要求。可是,她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学过的经典,她不光能熟练背诵,还能头头是道地说出意思来,更难得的是她还会时不时地“引经据典”呢。有一次,我批评她上课不大胆发言,她来一句“我这叫‘讷于言而敏于行’,哪像你呀,正好相反”,让我哑口无言;晚上写完作业,有时她会主动拿出书来复习,嘴里嚷着:“妈妈,我要‘学而时习之’了哈”;有一回,她得意洋洋地问她老爸:“老爸,你知道我们诸城有一种茶叶叫‘德邻’茶吗?你知道这个名字来自哪里吗?”还别说,真把个大人难住了。然后,她一本正经地讲:“这个茶名字来自于论语中的‘德不孤,必有邻’”……
女儿的识字量在快速地增加,诵读的水平也在见长,专注力在大幅提升,甚至性格,也似是一天天变得优雅。她就像是一块海绵,在努力地吸收着经典的智慧,一直吸到心灵深处。看来,我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他们年龄虽小,可是记忆力却不是我们大人能比的,随着记的东西越来越多,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也越来越强,而这,正好适合学国学,先诵读、牢记,然后再慢慢理解,终至内化为己有。
我觉得,孩子学习国学,就像是盖房子在打地基。地基打得牢,房子才会盖得高而不惧狂风暴雨。孩子如果学好国学,能奠定一生的大格局,他就会懂得做人和做事,就会远离肤浅和浮躁,就会拥有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藏,他的人生,会得到最美的雕琢,一定是精彩无限!
(诸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