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战火中孕育的沂蒙精神

战火中孕育的沂蒙精神

2012-11-18 09:30:31 来源:综合
 革命战争年代,沂南是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并孕育出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旨的沂蒙精神。


    在根据地内,不论妇孺老幼纷纷起来投身抗战,有许多村庄青年人几乎全都参加了八路军。如朱家里庄村、石泉村,在1938年秋冬就出兵各一百余人,成为当时抗日模范村。刘家店子开明绅士刘佛像也毁家纾难,拉起200多人的队伍交给八路军。还有许许多多的妇女和儿童,也纷纷走出家门投身抗战。


    在1941年冬的大“扫荡”中,在沂南的北大山、大青山、五彩山、孟良崮,群众掩护了山东纵队的总医院、一所、二所、三所、五所等大批的伤病员,仅艾山前后五六个村庄,就掩护了2000多伤病员和机关干部。


    为掩护伤病员和机关干部,民兵英雄徐梅山不仅率民兵60天作战70多次,并以爱憎分明的立场亲自镇压了叛变投敌的亲姑家表哥。依汶乡五空桥的刘世矩,被敌人三次按到铡刀刃上,也没说出一个字;张庄镇石麦亭的村长,为保护伤员和公粮,被日军活活地烧死。依汶乡滑石崖村高乃贞一家,掩护了18个伤员和抗日干部,高乃贞的母亲,为掩护伤病员,故意引开了搜山的敌人,最后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这个仅有4户人家的小山村,在抗战中,就掩护了50多位伤病员。


    1941年冬和1942年冬,沂蒙根据地在日军的大“扫荡”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沂蒙根据地(沂南县)这个不足20万人的地区,青壮劳力被抓1万多人,房屋被烧四分之一,牲畜大部被抢,生产生活用品大部分被毁,根据地进入了空前的困难时期。为了渡过难关,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日寇投降后,根据地在未实行土改之前,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参军运动,仅今沂南县这一区域内,就组建了3个子弟兵团,同时大批干部被抽调随军进军东北,支援新区的开辟。在大参军中,出现了许多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送的动人场面。在随之而来的解放战争中,老区人民又戮力支前,从鲁南战役到渡江战役,老区人民派出担架团、小车队,为新中国的解放再次做出了沂蒙儿女的贡献。如劳动英雄朱富胜率领的担架团,从济南战役转向淮海战场。在淮海战场上转战65天,在紧要关头3500多人连续作战6天6夜,及时抢救伤病员6000多人,被华东支前司令部嘉奖为华东第一模范担架团。还有最为感人的是,在孟良崮战役中,有32名妇女,在汶河上扛着7块门板,架起了火线桥,当主力部队通过后,干部战士看着累倒在沙滩上的妇女都流下了眼泪。


    在解放战争中,沂南这一沂蒙根据地的中心区仅有28万人口,可支前人数却达到了33万人次。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