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改革举措有望破解应试教育死结
“让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不再是一考定终身;同时减少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减少了考试的目的性,让学生成长更全面,这些都将破解应试教育的死结。”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分析。
目前的高考体制和高校选拔人才机制,最被诟病之处就在于“一考定终身”。而高校选择学生的自主空间非常小,完全通过分数排名。大学要发展特色、自主定位,但在招生权力上没有自主权。
这两年,全国各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尤其是异地高考方案陆续出台。但过去的经验表明,没有系统的体制调整,单兵突进式的改革措施看似亮点闪耀,却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导致改革变来变去地“翻烧饼”。
以英语科目的变革为例,有的地方要取消听力,有的要降低英语分值。种种举措是否会导致“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更加盛行?是否有助于走出英语应试教育的误区?社会不无疑问。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评价和招生体制才是高考改革的核心问题。
决定明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将把招生自主权还给学校,把考试组织权交给专业机构,把学校选择权留给学生,政府发挥宏观管理作用,同时强化社会监督,刘志业认为,这些机制都切中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
其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2010年就提出“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但至今尚未破题。此次,有关改革方向及措施写进中央决定,势必增强人们对高考实质性改革的信心。
据(2013年11月16日《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