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北京,798艺术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来者不是为光棍节狂欢,而是为知名文化读物《读库》七周年的“生日宴”而聚——《读库》主编张立宪携手主持人柴静,与满屋子的热心读者高谈阔论。会上,张立宪反复强调分类的必要:“可能有的人读《读库》就是一种误会,有的人现在遇见也是一种缘分。”
■关于读小库
演完亨特张收获小启发
有《读库》的忠实拥趸在网上抒怀,说这两年《读库》没有原来那么好看了。张立宪诚恳地回应了这样的疑问,也很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转型。他说:“大家习惯什么事都说两句,所有人都是时评家。从我来说,确实希望提倡一种专业的态度,这就是分工和分类的必要。在现代高度分工的社会,更应该提倡这种专业化。”张立宪希望借助于专业化的分类,使读者的分类也更准确一些,“可能有的人读《读库》就是一种误会,结束这段感情也是应该的。有的人没有读到《读库》,可能是一种隔绝,现在遇见,也是一种缘分。”
由着分类的想法,“读小库”的出现就有了应运而生的意思。日前,《读库》推出了竹久梦二的《晚春感伤》册页,这便是“读小库”出版计划的第一作品。对于“读小库”的由来,张立宪解释说:“《读库》是一个大众产品,起印都是几万、几千本。有很多特别好玩的书,不做,心里老惦记,但确实又没有那么大的销量,于是有了‘读小库’”。
《晚春感伤》内页用的是安徽三层熟宣,外边还罩了个精致的桐木盒子,网上售价高达566元。因此,有冷眼旁观者戏谑之为“有闲阶级的消遣”。对于这样的判词,张立宪的回答很短,也很有立场:“有些人,说服他花几十块钱买本书,难度远远大于花几百元买个化妆品或者吃顿饭,你没有办法来要求人家必须买。所以,只要能做好分类,我们就找那些愿意买单的人就行了。”
张立宪透露,像“读小库”这样的分类想法是在他出演了《神探亨特张》之后产生的。“很多朋友进电影院看了《神探亨特张》,出来想骂人。不能怪他,让他看那个片子确实是委屈他了。”受到《神探亨特张》的启示,张立宪想到在《读库》的读者中,找出那些对价格不那么敏感、有足够消费能力的人,再做一下分类,就推出了“读小库”。至于“读小库”的前景,张立宪说,现在它量还不够大,“但我们慢慢来,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慢慢来做”。
■关于编稿
尽量不选表态稿
柴静问张立宪:“《读库》几年下来,今年还有让你害怕的事吗?”张立宪坦言:“很多事情只有做起来才知道有多么难、多么复杂,里面有多么大的学问。而且,我们见到很多同行做的事情,你就知道自己做得还很不够,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事实上,我是越做越害怕。”
张立宪说,到目前为止,《读库》的选题、审稿,基本上是他一个人亲力亲为,“这是由我们的经营规模决定的,《读库》还是一个很弱小的出版物。而且,我现在还能胜任。”谈到文章的编选,张立宪首先明确尽量不选表态稿:“我觉得表态谁都会,表态永远都好像只要你热爱、你有信心就万事大吉一样,再往下怎么走,很少有人能走下去。”
■关于受灾
损失惨重看得超脱
7·21北京一夜暴雨,《读库》在房山区的库房损失惨重。曾有媒体披露,《读库》库房八成库存都被冲走,仅余两成泡在淤泥中几近损毁。张立宪并不想聊这事,似乎想让它“翻篇儿”。柴静却希望张立宪至少告诉在座的人,为什么不想谈。于是,张立宪再度直面那场灾难:“那天我在上海,到晚上12点之后就彻底放弃了,因为已没有办法去救它,只希望库房里的朋友人身安全就够了。大概半夜两点,我睡着了,睡得超香。”张立宪不是刻意选择回避,而是想开了,“后来朋友安慰我的时候,我说就当是给老天爷打了两年工吧”。
暴雨过后,被水泡过的书已经开始发霉腐烂,四五天之后这些纸和书就都没了。“你会突然发现,其实你做的事没那么重要,你的喜怒哀乐也没那么重要。”张立宪的语气很平静。
张立宪回忆,后来找新库房,有人一听说是《读库》,就说前几天已经接到电话说《读库》出事了,问能不能给予帮助。“很多人为我们提供了精神上的、金钱上的帮助。他们真的是不图什么,也看不到任何实际好处,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内心的感谢。”
■链接
《读库》
著名文化名人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张立宪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大话西游宝典》《家卫森林》等,并出版有个人作品《记忆碎片》。2006年,他凭一己之力推出《读库》系列,该系列被誉为近年来“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成为很多精英知识分子和爱书族们收藏的“私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