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为第六届“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口号是“保护我们的未来”。这一日子旨在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重视。在全球几乎每一个国家,糖尿病发病率都在上升。这种疾病是导致失明、肾衰竭、截肢、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每年因它而丧命的患者人数与因艾滋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不相上下。然而糖尿病的巨大危害并不意味着我们束手无策,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祝丽萍告诉我们,只要正确认识糖尿病,它其实是可防可治的。
认识“隐形的甜蜜杀手”
“糖尿病被称为‘隐形的甜蜜杀手’,之所以会有这个称呼是基于它的隐形性和致命性,糖尿病是胰腺不能正常产生胰岛素或身体不能正常利用胰岛素,导致血糖高于正常的一种综合征。”祝丽萍主任向记者介绍到。
记者了解到,因糖尿病没有任何症状,血糖是慢慢升高的,而人体具有耐受性,在血糖未升到一定高度前是不容易察觉的,大多时候患者是在体检时,或是检查其他病症时才发现患有糖尿病,甚至有的患者在中风瘫痪之后,经检查才发现是由血糖高引起的。故称之为“隐形杀手”。又因糖是甜蜜的,长期高血糖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又称为“甜蜜杀手”。
“糖尿病家族”简介
祝丽萍告诉记者,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性糖尿病四类。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其发病较急,症状明显,容易发生急性酮症酸中毒,口服药治疗常常无效,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人,以前是多发于40岁以上,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饮食过量、运动过少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发病年龄提前了。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常有胰岛素抵抗,病情不严重时口服药是有效的。2型糖尿病发病隐蔽,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血糖逐渐升高,典型症状就会出现即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身体消瘦,此外,还会出现皮肤瘙痒、乏力等症状。
糖尿病“高发人群”与预防
糖尿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此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此外,肥胖者(即超过理想体重的20%)、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高血压、高血脂者、曾经有血糖增高、尿糖阳性等、曾分娩过体重超过4kg的巨大婴儿等。这些人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因此这几类人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
预防1型糖尿病主要是避免感染,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90%以上是2型糖尿病),预防尤其重要特别是上面提到的那些高危人群要注意多运动,少吃高热量的垃圾食品,特别是高脂肪、高糖、高蛋白的食品,保持正常的体重。我们所说的正常体重有简易的算法: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10%,为正常体重。糖尿病可以预防,但不能根治。部分轻的患者,通过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不用吃药也能控制病情。
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
在临床上控制和管理糖尿病的方案称为“五架马车”。这五者缺一不可,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教育与心理治疗、病情监测及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需要“管住嘴”。“管住嘴”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能吃,相反过度节食反而会加重糖尿病,造成营养不良,容易感染包括结核在内的各种疾病。糖尿病患者除了根据个人的身高体重、活动量计算每天总热量的控制外还要注意营养搭配合理,达到蛋白质15%,脂肪25%,碳水化合物60%的配比。尽量避免摄入饱和脂肪酸,如黄油、猪油、巧克力、奶油等,最好通过摄取单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脂肪来源,如橄榄油、菜籽油、茶油等。烹调食物时尽量以蒸、炖、煮替代煎、炒、炸。
在生活中,花生、开心果、瓜子、松子、板栗,这些干果都含有“看不见的油”,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不吃或少吃。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对延缓血糖、血脂吸收,保持大便通畅并减少饥饿感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应该多吃绿色蔬菜,特别是有茎、有根的蔬菜。
糖尿病患者进食水果也需要注意,必须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 ̄10mmol/L以下)食用;吃水果的同时要减掉相应量的主食,一般200g水果替换主食25g;吃水果的时间应选择在两餐饭中间或临睡前;尽量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
适量的运动能够减轻体重、辅助血糖控制,因此适量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是很有好处的。对于较年轻、身体情况较好的患者来说,可以选择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游泳、快跑、跳绳等;而对于老年人或有心血管并发症等身体情况不好的患者可以选择较低强度的运动,如跳交谊舞、散步、太极拳或者是做家务等。最好在餐后1小时进行运动,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为20 ̄30分钟。
但有一部分人不适宜运动:血糖目前极不稳定的、血压极高(收缩压≥180mmHg)的、有较严重的心脏疾病的、较严重的糖尿病足的、急性感染(如发热)等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血糖仪,自己在家里监测血糖。病情稳定时,每周需要测3 ̄4次(1次空腹,3次餐后)。而有四种情况是需要进行精密监测(一天测3 ̄7次):医生病情不稳定时(如合并感染或血糖很高);二是更换药物时;三是胰岛素强化治疗者(一天注射≥4次或用胰岛素泵的患者);第四种情况是1型糖尿病患者。我们可以通过对照血糖控制的表格来控制血糖。有一个顺口溜也有助于大家记忆:空腹血糖莫过七,餐后千万别过十,糖化蛋白三月查,切记不要超过七。(本报记者 耿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