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国光最近天天跑银联,这位上海快钱公司CEO希望银联免去快钱因为“套码”而被银联处罚的数百万。不用说快钱,就是管理层中有不少银联背景、一向被认为和银联关系较近的汇付天下,近期也被银联处罚了700万元,当然还有易宝、通联等其他第三方支付,殃及的还有上海银行等和第三方支付“直连”的商业银行。
这源于央行7月初下发的新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收单管理办法”)事实上明确了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收单业务中的支付清算可以绕过银联。
9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励跃表示,监管部门应该通过政策引导,为这个行业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
这意味着,央行肯定了第三方支付可直连银行的模式,也显示出让银联在市场化竞争中独自成长的意味。
另一端,实施“罚款”重典的支付界“巨无霸”中国银联,也有着自己的烦恼。移动互联网大潮已经彻底打破了线上线下之分,银联在线下POS收单市场严格防守,却缺席了那块日益做大的线上收单支付市场。除了罚款,银联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对抗这个市场的介入者。
而未来不久,面对为中国市场准备了20年的VISA、万事达的挑战,银联在国际化扩张和民族品牌的运营上,还需要做得更好。
这些课题落在了银联的新掌门人身上。近日,银联总裁许罗德将调任黄金交易所,前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时文朝即将接任。这位被贴上了市场化标签的官员,被认为在过去六年间以市场化手段推动了债市的发展和创新。
这个一家独大的清算组织,走在了亟待改变的十字路口。
银联急了
记者9月5日在朝外SOHO一家咖啡店消费,刷卡后POS签购单上的商户名是“凯丽佳商行店”,而非咖啡厅,收单机构是富友支付。
这里要说到MCC码。MCC码就是商户类别码,由四位数字组成,是由收单机构为特约商户设置的,用于标明银联卡交易环境、商户的主营业务和行业属性。不同的MCC码代表不同行业,刷卡手续费率也不同。如央行今年2月25日新调整的刷卡手续费率规定,“5812”代表餐馆,手续费率1.25%;“5511”代表新旧汽车销售,手续费率1.25%,80元封顶;“5311”代表百货商店,手续费率0.78%;“5411”代表超级市场,手续费率0.38%。
因餐馆等餐饮娱乐类场所手续费率较高,很多商户不愿安装POS,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为抢占市场,会套用MCC码为商户安装POS。比如将百货商店的"5311"码安装在餐馆,餐馆就可以套用百货商店的MCC码,享受0.78%的手续费率,这样餐馆就可以在1.25%的费率上少交0.47%。本报记者9月5日消费的那家咖啡馆就是原来应该是1.25%的费率套用了0.78%或0.38%的费率。
快钱、汇付天下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就是因此被银联罚款,事实上和银行直连,也是第三方支付为了套码,不直接受到银联制约而采取的动作,这种情况下银联开始罚商业银行。而银联的子公司、第三方支付的国家队银联商务也在频繁套码,但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称,如果向银联举报,几乎没有任何用处,银联对其儿子银联商务几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就是被市场所诟病的银联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角色。
央行7月发布的收单管理办法表示,要支持发挥市场主体商业协议的约束机制,尊重市场选择,鼓励创新,打破卡组织固有模式以适应银行卡清算市场日益开放和全球化的趋势。
央行支付结算司组织监管处处长谭静蕙曾解读,跨法人交易转接模式分四方模式和三方模式。四方模式即传统模式,收单机构直接通过银行卡清算机构(或通过其他机构代理接入银行卡清算机构)将收单交易信息传输至发卡银行。三方模式则为新型模式,收单机构直接将交易信息发送发卡银行。这一解读可以看到,央行对此问题是站在市场公平的立场上。
8月13日,银联召集了52家与其达成协议关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了银行卡收单业务运作与收单办法解读会议。参会人士透露,银联人士在会上一再强调银联在第三方支付公司与银行清算中的交易地位,认为其中第二十六条规定是建立在“以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为前提。
“此条款不是对银行卡转接清算市场的开放,重在强调发挥银行卡组织市场协调、监督和管理的职能,提升银行卡组织市场化运作能力,强化银行卡组织的规则执行力度。”银联业务管理部总经理黄建军在会议中强调,“针对市场上对收单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解读,明确应当如下:《银行卡业务运作规章》规定,银联卡跨行交易应统一送中国银联处理;确因业务创新等原因,收单机构需将银联卡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双方应向中国银联提出申请,经评估审核并签订协议后,开展相关业务。”
但这次会议被第三方支付公司认为是对他们的“威逼利诱”。与会的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中层表示:“不过,我们能很明显地感觉到银联的态度变了,以前我们想见一个银联总部的部门老总或者分公司的总经理非常难,现在不同了,银联还给每个第三方支付公司配备了一名联络员。这个态度转变和央行7月文件有关。”
随后,支付清算协会分别召集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召开了收单业务的座谈会,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渠道获得的消息看,支付机构和银行对于银联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的定位都表示出疑虑。支付机构更注重创新,希望银联提供更加灵活的后台服务和支持。同时希望银联通过协商谈判等方式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银行更加关注一致性监管和风险问题。对于风险的关注,也是部分银行支持支付机构统一接入银联系统的重要理由。
一直以来银联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通道费用,即线下收单业务“721”分成中“1”的组成部分。
但银联无论怎么“招安”第三方支付公司,似乎都已经无法改变央行开放市场的决心。银联急了。
今年4月,银联业务管理委员会通过了《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规范约束与奖励机制实施细则》(银联业管委5号文)。该文强调的适用违规行为中首要提到了第三方支付的“违规开展银联卡跨行业务”,即“违反《银联卡业务运作规章》及《入网协议》相关规定,未通过中国银联开展银联卡跨行交易和资金清算业务。”并认为“收单机构未通过中国银联开展银联卡跨行交易和资金清算业务的,应向中国银联支付违规跨行转接银联卡的违约罚金。”
去年12月,银联向成员银行发布了17号文,警示非金机构将增加成员银行的业务经营风险。同时号召成员银行清理整治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开放接口,并将银联卡业务上收至总行以实现银行卡接口服务的集中审批、统一接入和统一定价,最终推动非金机构统一接入银联网络。
另一家第三方支付的人士透露,上个月,北京随行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因直连问题上的违规被银联处以13万元的惩罚。
“这件事即使在业内知道的人也不多,罚款以后银联的高层被央行叫到北京去骂了一顿,但是随行付罚了也只能罚了。”该人士称。上个月银联方面透露,上海银行被罚四百多万。
某城商行个人银行部老总告诉记者,第三方支付的一些操作银联很难查,在这种情况下,银联只能通过自己的渠道和数据对现有体系内的成员银行和成员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罚款,半年来有变本加厉的情况。
被罚机构相关人员表示:“尽管有处罚依据,但在实际处罚中,金额存在很多机动因素,即使商业银行不服,找到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也属于银联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管称,银联最大的股东是五大行,其余中小银行的股东地位都比较弱势。而相比大行,银联更敢罚中小银行。
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银行都认为,银联用第三方支付未遵守MCC码规定的费率以及“未通过中国银联开展银联卡跨行交易和资金清算业务”作为规则处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不能让人信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遭到诟病。
厦门等银联分公司和当地人民银行是一套班子两个牌子。本报获得的一份权威数据显示,就在厦门,今年1月到4月的四个月间,仅厦门银联这一个分公司就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罚款950万元。
银联一位中层也坦言:“一些分公司因为其成员很多都来自央行,可能在拓展业务的时候部分借助了监管的力量,有些不妥当,不够市场化,遭到了商业银行的反感。但和银行的竞争在2007年之后逐渐调整过来了,以服务为主了。”
“真正国际卡组织的规则不应是这样的,不是用非市场化的手段限定费率,不是对合法经营的商户限定一个非市场化的费率,不让市场机构自由竞争,而是监控支付机构不为那些从事违法违规经营的商户服务。”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中高层称。
但是由于中国对于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实行的是政府指导价,目前的价格是发改委制定的费率方案,于今年2月25日实施。银联的处罚是有依据的,但其执行力度突然加强,或是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及银行的提醒。
2010年,中国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环迅支付就曾因为为福建莆田的仿牌服装商户提供在线支付结算服务而被VISA间接警告加罚款。
作为一个国际卡组织,银联近年在类似的规则制定上、风险防控上被认为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去做,“而是抓着MCC码这个短期利益不放”。上述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中高层称。
在与国际卡组织VISA和万事达的竞争上,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卡中心人士透露,银联现在主推BIN号为62的单币卡,“现在我们要发新的卡种,如果是双币卡,要走Master或者Visa通道的,申请递交上去,银联也不说不批,但就是拖着。”
去年银联董事会提出一份议案,议案的中心内容就是银联原则上不再批新的双标识卡。“当时参会的是各银行的信用卡老总,该议案遭到了否决。然而今年4月,银联再度召开董事会,叫了各家银行的副行长参加,会上强调了发行单标识卡在国际上的战略优势,于是该议案就被通过了,这几个月来几乎没有什么新的双标识卡的卡种发出。”上述人士称。另有业内人士告知记者,日后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以后就是一个商标市场,只有BIN号为62的才是银联自己的卡,4”字头的BIN号被Visa买断,“5”字头的BIN号大部分由万事达购买,届时该类卡种visa和Master完全有权利只通过自有渠道进行清算,并不再在卡上加上银联标识。
银联得失
2001年,时任招行副行长的万建华受命组建银联时,分散在18个城市的银行卡中心,虽实现了所在城市内银行卡的跨行使用,但独立运作,互不联通,各银行自行发卡,互不受理,使全国的联网通用困难重重,各家银行在发展受理商户时无序竞争,银行卡全国受理网络难以形成。
万建华认为,唯有公司化方能摆脱现有机制的束缚。银联开始追赶,迅速完成联网通用,使国内银行卡实现跨行、跨地区的无障碍使用。2004年,银联建成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了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易集中处理。
银联成立时,全国受理银行卡的商户只有15万户,机具20多万台,银行卡年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仅为2%。2002年底,银联成立了专司发展受理商户的银联商务公司,和商业银行一道,加大力度发展商户和布放POS机。其也开始作为运动员跑步了。10年下来,银联全国受理商户达400多万户,POS机具逾千万台。银行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接近50%,赶上了发达国家水平。
尽管在线下依然是老大,但在过去几年中,银联眼睁睁地看着线上支付市场从无到有,以及草根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迅速占领这块市场。
再后来,银联——支付清算市场老大,在2007年在线支付市场大发展之际,没有找到更加市场化的手段和方法对抗挑战者或者说合作者。
“银联一路上错过的机遇和银行差不多,就是在互联网类支付上晚了半拍,要追赶比较费劲。”接近央行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微博)。
2005年马云曾到银联总部,希望能通过银联直接与各家商业银行达成合作。“当时银联给出的态度是认为淘宝交易量太小了,觉得马云直接去找银联总部谈是不合适的,建议他去和银联的浙江分部谈一谈。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接近支付宝人士称。
联姻未遂,只得各自发展。
而今,支付宝已经有134家金融合作机构,46万家商户。稳坐线上第三方支付头把交椅,银联在线虽稳定在第三位左右,但根据艾瑞咨询Q2研报数据显示,支付宝线上市场份额占比48.7%,银联占比10%。
银联方面表示,银联在线只是银联下面的一个子公司,和支付宝直接相较未免有失公允。除了银联在线,银联的线上业务更多精力倾注在无卡支付平台。
银联的在线业务启动并不晚。2005年,银联便有chinapay,专注在线支付,其负责人是现在汇付天下的董事长兼总裁周晔,当时的广东、湖南等分公司都已开展了线上支付业务。
“银联的线上业务和支付宝是差不多时间做的,但没做好。支付宝有淘宝网,有虚拟账户,然后打通银行。银联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主要原因是银联对市场的感觉、对客户的体验转得不够快,和市场的对接有差距,还有体制的原因等。规则、业务、流程、内部整合和协同,有问题,比市场慢了几拍。”上述银联中层表示。
后来这个团队中不少人离职,以周晔为代表,还有当时chinapay团队财务总监穆海杰……很多人说离职的原因有第三方支付的市场大、机会多,也有银联在在线支付上投入不够,领导重视不够的原因。周晔从银联离职后便创办了第三方支付公司汇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