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沟村走活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新路子,给农村添活力,农民添财力,让小画笔变作生产力。
过完春节,蔡家沟村的老人绘画班也开学了。作为这里的老师之一,李飞从外地赶回来,给老人拜年,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这些忙着创作的老人,都是村里的留守老人,年龄基本都在六七十岁。过去拿锄头的手,如今拿起画笔,依旧这么娴熟。人物、花草、风景,画出的作品和专业人士比,并不逊色多少。
李飞告诉记者:“家里边孙子孙女一看,这是我奶奶画的画,听说我奶奶画的画特别好,你想想老人心里什么滋味,肯定是美滋滋的,我奶奶一辈子大字都不识,把画画这么好,亲戚朋友也知道,一到展览的时候他们都会感叹,老嫂子,你这画画得这么好。”
行走在蔡家沟村,干净的街道,整齐的房屋,五彩斑斓的壁画,处处透着浓浓的艺术气息。2017年,几个外地的艺术家来到了蔡家沟村,看中了这里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李飞说:“最重要的我觉得是蔡家沟的人打动了我们,因为我们去到其他的村子,那些爷爷奶奶跟我们只是打招呼,但这个村子里的爷爷奶奶非常热情,他会主动跟我们讲起蔡家沟以前的故事,我们就觉得很有趣,就觉得这个村子就很有内容,我们就在这里挖掘下去了。”
起初,几个艺术家在街道上画油画,一些留守老人也参与了进来。看到大家对绘画有兴趣,他们便开办了绘画班。
李飞介绍:“七天绘画教学法,第一天有教它颜色的对比度啊,第二天可能教它的明亮度,第三天有可能教它的饱和度,反正就是这样抛除了以前很多美术上的那些理论性的知识,让你直接从色彩入手,所以你一看就是我们这边的阿姨,她对色彩的认知激发的就是非常好她一下子就捕捉到了那个色彩的敏感度。”
从线条勾勒到色彩运用,在老师的指导下,老人们的绘画水平也越来越好,不仅有了收入,也从中收获了生活的幸福感。
村民祝树芬表示:“这个年龄了还能学画画,真是放下锄头,拿起笔来。”
村民丁金玉说:“看来是越画越好,也有看中的,有买她的画的。”
村庄变美了,慕名而来的游客也多了起来。这几年,蔡家沟村走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之路,集体和村民收入有了大幅增加。
诸城市派驻蔡家沟第一书记周峰介绍:“他们创作的这些绘画作品非常具有市场,同时让老百姓培养兴趣,增加了他的收入。我们集体拓展了这种绘画市场的销路,然后让集体实现了增收,我们在25年左右我们将打造3处适合我们中小学开展的研学路线,进一步增加我们集体的收入来源。预计25年我们可以实现集体增收30万元以上。”
融媒记者:杨荣岱 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