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如清泉—诸城新闻网 
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经典如清泉

经典如清泉

2025-02-19 15:23:18 来源:大众日报
□ 逄春阶

  熟悉的故事、熟悉的唱腔、熟悉的演员,熟悉的旋律和精彩的表演,总让戏迷沉醉。“星光灿烂典藏版”黄梅戏《女驸马》日前在保利山东省会大剧院上演,让戏迷再次体味经典的魅力。我感叹:经典就是经典啊。
  经典如清泉,风吹不走,日晒不干。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哪。”这句《女驸马》中的经典唱段,普普通通,但已经深深种在国人的心田,估计谁都能哼唱几句。《女驸马》做到了将黄梅戏的民间性与文人审美完美融合。故事原型虽源于古代传说,但经过历代艺术家的改编和创作,已经形成了多个版本。这些版本在保留原有故事框架的基础上,对情节进行了丰富和细化,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传统的《女驸马》主要讲述了冯素珍女扮男装、高中状元并被招为驸马的传奇故事,体现了古代女性的坚韧、聪敏与睿智。而在现代改编的版本中,创作者更加注重对女性地位、批判封建礼教、女性心理等社会议题的探讨,使得《女驸马》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审美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一些新的艺术元素被融入《女驸马》的表演中,如电子乐器、街舞、芭蕾等,这些创新使得《女驸马》的表演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吸引了更多年轻戏迷的关注。
  这就是《女驸马》作为经典的可贵之处,它不在于凝固的完美,而在于其永远“未完成”的开放姿态。它既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记忆,又持续吸纳着每个时代的阐释能量。正如黄梅戏水袖舞动时带起的风,吹不散经典的底蕴,反令其在与当下的对话中愈发清亮。真正的经典具有生长性,像根深叶茂的大树,不断长新枝、发新芽。
  这次在济南演出的演员如吴琼、杨俊、吴亚玲、张辉、蒋建国、袁玫等都是响当当的名角,从扎着小辫学戏到现在满头银丝,愣是把一出戏磨了半个世纪。他们精益求精,守正创新,苛求完美,醉心艺术的氛围,持久的耐力和不变的恒心,让观众敬佩。
  对传统戏曲的多元化传播,新媒体主动出击,值得点赞。比如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联合保利山东省会大剧院,特邀本次演出的名家与各票友零距离互动,一起听听黄梅戏《女驸马》经久不衰的秘密,从而延展了经典剧目的内涵,也给了戏迷特别是年轻戏迷领悟戏曲的机会。我注意到,戏迷见面会上,老戏骨和00后票友聊得火热。大众新闻客户端的镜头一开,弹幕齐刷刷飘过:“原来驸马爷的官袍有8斤重!”“这段西皮流水我能唱八遍!”瞧瞧,经典的传承就是这样好玩,一不小心,经典就溜进年轻人心里生根发芽。
  经典戏曲的生命在观众,观众年轻,经典也就散发着青春气息。像年轻人追捧的《牡丹亭》,十几年前我曾在北京采访过白先勇先生,他热衷打造青春版《牡丹亭》。他就讲,看《牡丹亭》台下观众一直年轻,因为昆曲跨越时空,原因无他,一个字:“美”。当年轻观众在短视频平台用戏腔翻唱《女驸马》选段时,经典已悄然完成了一次跨媒介的青春化转生。
  感谢辛勤的艺术家,他们用全副身心、用智慧、用汗水小心翼翼、义无反顾地呵护着艺术的尊严和神圣。他们默默地在幕后奉献着,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一笔一画,日积月累,功不唐捐。他们创造的经典源源不断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灵。艺术家在用行动告诉我们,世界美如斯!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