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新晴,择一处饱含负氧离子和草木清香的去处消暑,岂不快哉!夏风正好,出市区一路向南,经过郝戈庄社区继续南行,前方出现一座高大的仿古城门,城门上“茁山齐长城”五个字赫然醒目,茁山村到了。
从村口朝村里走去,仿佛走进了一幅高古的工笔画中,房舍随山就势,参差错落。瘦瘦的街巷,蜿蜒盘桓而上,偶尔绕过一两棵看不出年代的老树,头顶的蓝天上雀鸟啾鸣。靠近主街的房墙上,涂绘着富含史记的画面,更衬托出齐长城文化的威仪———石头垒砌的墙,倚墙而立的古树,整个村庄俨然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在游客面前徐徐展开。放眼整个村庄,不见一根电线杆耸立,村庄的上空,鸟鸣和炊烟自在共生,疏朗而明净。
茁山的崛起,与齐长城民俗文化有关。齐长城贯穿泰沂,连接山东东西,在这长达一千多里路的遗迹中,茁山口子段齐长城的遗迹得到了极好的保护。茁山村隐在青山下,左右前三面青山合围,就像大自然张开的怀抱。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上返乡助农的爱心企业家无私助力,茁山如洗去尘埃的珍珠,焕发光芒。这里的民俗文化已经搞得有声有色,每到周末,人们或从市区或从四野八乡赶来,参加这里的民俗活动,除了观看“齐王巡游”“旗袍走秀”“踩高跷”等表演节目,还可以观看民间大剧场推出的精彩节目,各种民间泥塑活动,草绳、柳条编制的手工艺品,以及纯绿色各种农产品纷纷亮相。这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令茁山在外界的喧嚣面前进退自如。
明末,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的赵姓人家,当走到泰沂山脉的茁山脚下时,只见这里草木繁茂,鸟语花香,断定这里是宜居的好地方,便在这里铲下第一铲土,将带来的小槐树苗栽了下去,从此,便有了茁山村。
沿村路南去,一条小河从山谷嘻嘻哈哈地流淌而来,清澈见底。沿河小路边,不知名的野花不时探出头,将花香蹭到路人的裤脚裙裾上,而人们的目光却不曾觉察,那目光,早被小河里的荷花给勾了去,河水流淌中,荷花袅袅婷婷,荷叶青翠。荷花丛中,鹅鸭不失时机地穿插着进入人们的镜头中,好一幅山乡美景!
这里的人们与祖先们的观念时刻保持一致。你看,路边的白杨树高大葳蕤,遮天蔽日,距今已有四十年有余。村子不缺老树。村人更是爱惜一草一木,他们像敬畏长者一样敬畏老树,我先后造访过村庄内的两棵老树,其中一棵生长在一家居户的院内,占据院内大部空间,苍劲虬曲的枝干伸向空中,染绿了整个小院的天空。出于对老树的保护和对村民的安全考虑,茁山社区书记兼该村书记王权出面跟村民沟通协商后,将老树用铁架加以维护固定,并协商该村民迁出老屋,迁往新居,得到保护的老树枝叶更加青翠。在同一条胡同头上,一株树桩接近中空的老树斜倚在石头垒砌的院墙上,中间居然生长着一株旺盛的榆树,它们浑然一体,仿佛爷孙弄膝般安然。
来到山上,目之所及皆是绿,树木浓郁的绿,草儿活泼泼的绿,期间夹杂着各色野花,不时地随风向路人轻轻颌首。呼吸着新鲜空气,站在山上张望,群山连绵,绿色浓稠地扑头盖脸地袭来,将人紧紧裹住,人也就深陷这绿色中了。在这里,没有别的色调,主打一个绿色。绿茵如毯,牛羊欢实,牧羊人在角落里喊着不听话的羊儿,久违的山野之美一一展现。
登上齐长城遗迹,城墙上松涛阵阵,柞树林立,犹如万千士兵排兵布阵,它们在这古老的城墙上守望着历史,也守望着历经岁月而未曾褪色的华夏文化,侧耳凝听,松涛传来战鼓雷鸣声,千军万马的厮杀声在耳畔作响,历史的沧桑感在这里得以体现。
这里的森林和草坡覆盖率是97.5%,依山傍水,林密草茂,是国家级森林保护区,山中的中药材高达上百种之多,森林与草坡交替出原生态之美,独特的地形地貌与丰富的植物资源,夏日凉爽的气候,近年来,更是吸引了大量的自驾游客前来消暑纳凉。
翻过山梁,一顶顶帐篷在草坡上,如一枚枚纽扣,闪闪发亮。露营者们已经在准备晚餐了,烧烤炉已经摆好,亲朋好友,在山里夜晚的星空下,吃烧烤,看星星,吹山风听虫鸣,将所有的烦恼忘却,安享大自然的怀抱。
一个如此美好的地方,洗去城市的喧嚣和尘埃,把自己交给山野交给自然,安享大自然的美,这不就是李娟笔下的阿勒泰吗?
(作者系诸城作协会员。)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