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记者杨荣岱 李叶)龙都街道岭后网格立足农业项目,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实现产业融合,链式发展,持续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这里面有你和俺大爷流转出来的土地种出来的麦子,这是今年新小麦磨成的面粉,你们免费品尝品尝。”近日,位于龙都街道的岭后网格,70岁以上的村民又收到了一批福利。当地的后稷粮仓现代农业产业园给老人们送来了用当年新麦制作的面条。
这些面条和面粉,来自后稷粮仓现代农业产业园工厂。厂区不大,生产设施的标准却令人印象深刻。为了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大伙用上了石磨,而麦子,则就近来自隔壁的种植区。生产、加工、销售,在这里实现了一条龙。
后稷粮仓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负责人刘学英告诉记者,现在加工区域分两个,一个石磨面粉车间,一个挂面车间,石磨面粉车间的日生产量能达到4000斤左右,挂面车间的日生产量能达到2000斤左右。
魏宗刚,后稷粮仓产业园的负责人。给老人送完福利,老魏又赶去了种植区,查看农作物的长势。到今年,产业园区已有500亩规模,土地旱能浇,涝能排,而就在几年前,眼前这片高产田,还是参差不齐的一片零散地。
2022年,迎着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政策风口,后稷粮仓产业园在岭后网格成立。围绕增收致富,大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地谁来种的问题。跟其他地方一样,网格人口年龄老化,年轻人外出打工。当地的沙质土地还漏水漏肥。单打独斗,没有账算。
岭后网格居民孙贵堂告诉记者,土地都是沙窝头,产量好的地打七八百斤麦子,不好的也就二三百斤麦子。
土地接管过来后,园区发挥滨河优势,修水利,铺管道,搭建喷淋系统,全力改善当地的种植环境。为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园区实行节水、控药,进行精细化管理,为下游板块提供优质原材料,提高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后稷园区围绕种植板块,又在规划新的养殖、食用菌种植和农旅融合项目,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居民孙贵堂直言:“土地流转这两年很舒服,发了五六千块钱,还有面条等福利,很好!”
居民李建美表示,年龄大了,干不动了,地荒着,看着心疼。土地流转后,每年都有钱,逢年过节还有面粉、面条,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