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是一个镶嵌在金秋九月、泛着温暖光芒的日子。我对这个节日有着特殊的感情———曾祖父是私塾先生,祖父是“识字班”领学,父亲和老公是人民教师。作为名符其实的教师家属,我耳濡目染了四代亲人在四段不同时光里,承载的师者温情与光芒。
“四书五经”里的传承
曾祖父学富五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是清末诸城东乡四庄八疃有名的秀才、学究。他赴京赶考途中接到母亲过世消息,返回家守丧三年,其后又赶上废除科举制,故终生没能考取功名。于是,一介书生,捧一卷书,执一把尺,半生沉醉在教书生涯里。
曾祖父教书数十年,形成独到教学法。他实行个别教学,根据不同人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安排课业:对年幼儿童先识“方块字”(书写在一寸多见方纸上的楷书字),识至千字左右后,才教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然后是“四书”,“四书”读完后,方读“五经”,兼读古文,如《古文观止》《论语》《孟子》等。
他致力于教学,却极少收钱收物。他说自己有薄地可糊口,见不得乡邻挨饿。因此,曾祖父一生备受诸城东乡人尊敬,获得的评价极高,“人品端方,人性善良,学问通彻,不嗜烟赌,不作辍、不惮烦、勤于讲解”都是对曾祖父的赞誉之词。
曾祖父酷爱读书,善于收藏。古书、墨宝等数以千计,所藏珍宝,均不藏私,有同僚、学生、乡邻来翻阅皆慷慨借阅。这些带来无限知识与欢乐的珍宝,却在特殊年代被拉走了。父亲至今都扼腕叹息:“整整三地排车啊!全是线装竖版的古书,还有古玩,唉!可惜了!”就连那块“天地君亲师”的竖匾,也被劈成几块去了柴堆。每当提起往事,父亲都会心疼不已。其实,那个时候父亲也刚刚成年,在风暴面前是无力无助的!
如今,恰逢盛世的我经常会想,无论时代经历了什么,无论个人得失了什么,“四书五经”的营养早已经传承了下来,并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结晶,指导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而“天地君亲师”折射的尊师重教也延续到了今天。这,已经足矣。
“识字班”的领学者
建国初期的国人文化程度非常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为普及教育,提升全民素养,国家创新了一种民办自学形式———将那些没有文化的人聚在一起组成“识字班”。
祖父半读半农,学识方面不及曾祖父造诣深厚,但毕竟有些根基,所以在曾祖父去世后,祖父就成为附近有学问的人了,因此,被邀请进了“识字班”教学。祖父自是欣然前往,白天干地里的活儿,晚上换身干净衣服,梳拢几下头发就赶场去大队屋子了,那儿有一群不识字但热情高涨的成年人等他。
父亲常常跟我讲,祖父教学非常用心,他针对成年人的特点,先教会其汉语拼音字母(老式拼音),让他们看拼音学汉字,聪明人一天可识字几十个至上百个。祖父教的用心,识字班的人学的有劲,都是一边手里干着活,口里读着拼音汉字———M-a(马)N-iu(牛)Y-ang(羊)……这些识字班的学员们,经过学习有当了大小队会计、记工员的,有考大学毕业到了企事单位上班的,还有个别当了干部的。
祖父生前坐在街头经常对邻居们说:“咱们穷苦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仅政治上、生活上翻了身,文化也翻了身,要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啊。”
烛光里的温暖
父亲是1966年开始当的民办教师。那是一个物资匮乏但精神富足的时代,也是个挣工分的年代。父亲当教师所得只能折算半个劳力,祖父去世早,奶奶和两个叔叔都需要父亲养活。这种温饱难继的艰难状况下,父亲无法再从事教师职业了。老村支书到家里动员:“你看,你不教,咱村里的娃就得走十几里路去外村去上学,咋办啊?”父亲心疼那些娃啊,就把自己的困难咬牙挺着,坚持教学。
后来,母亲嫁进来了,有了母亲这个贤内助,父亲便能心无旁骛地教学了。父亲至今说起来很动情:“你娘把66块钱的嫁妆钱、分盘子钱一分不剩地全拿出来补贴家用,给你奶奶买了两头猪,给你叔叔们买了新衣服、新鞋子,还供他们上学、娶媳妇。你娘这身病都是那时候累出来的,她每天起早贪黑去生产队干活儿,与劳力干的一样多……”
而母亲则心疼父亲,因为父亲是工作狂,父亲不会扎堆聊天,他的课间或放学后要么义务教学生们吹笛子,要么教他们画牡丹、金鱼、菊花、竹子,或写毛笔字。他不顾家,也不顾自己,自己穿着补丁衣服却跑数十里路去新华书店买中外名著,买回来急不可耐地给学生们讲读……
父亲对执教的无私与热情感动着我,我常常想:他这哪里是在工作啊,这分明是用自己的心、自己的血去点燃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的探索,对梦想的根植!我是多么希望自己成为一名老师!可当年却阴差阳错没被师范院校录取,成为我极大的遗憾。
如今,经常梦回儿时,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父亲坐着炕前凳子,趴在炕沿上或备课,或批改作业,或刻版出试卷,而我在一边看小人书;再或者是学校的晚自习,父亲在光影里来回走动,给学生答疑释惑,而我坐在最后面的马扎上面……
这些记忆中最温暖的画面,化成了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最初的敬仰。
网络时代的微光
时光流转,到了我们这一代。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教育资源逐渐丰富起来。老公毕业于九十年代末的师范院校,当时的电脑还是稀缺资源,他却报名学习了微机知识,在教学的同时,兼做学校里的免费电脑修理工。
都说小学里面男教师主打一个词:憋屈,理由是一个大男人面对着一群人类史上最难驾驭的小娃娃们。但是老公却是干得热火朝天,每天早出晚归的,用他的话说就是:一天不跟小家伙儿们叨叨就不舒服。
这不,昨天学校举行教师节活动,老公回家时已是晚上七点多,他手中捧着一束花,满眼是光。我调侃他:“咋地啦,被表白了?”老公哈哈大笑:“我刚毕业的时候教了名一年级学生,今天得知他的孩子又在我班上,高兴得买了一束花儿,等在学校门口。我都认不出来了,1米8多的大个子,又高又胖的,哪还有小时的样子了。你看看,他把我捧鲜花的照片发朋友圈了……”老公明显兴奋和激动了,你看他把一会儿把花儿放在鞋柜上,一会儿又放到电视柜上,再挪到窗台上,最后放在全屋焦点、客厅最中心———茶几上了。
我看着老公幸福的样子,想起他平日的付出,不禁也感动了。他的床头柜上总是堆满教案实践探索之类的书籍,没事就琢磨。他的同事评价他是完美主义和创新主义的魔幻结合体,因为他总是打破定式,激发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新旧知识链接、变通,引导学生思考,并注重引领学生们实践操作。近期,他还进行了一项科研课题立项,拟通过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等进行一项教学革新。
对于数字化教学,老公有自己的看法。他常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让知识触手可及,也让网络成瘾的孩子层出不穷,因此,很多人说网络是精神鸦片。可是,对网络使用宜疏不宜堵啊,所以,我经常想,当老师的不仅仅是讲台上的课本知识传授者,也应该是利用好互联网帮助孩子探索未知世界引路人,要引导孩子成为网络的使用者、主宰者而不是受害者、奴役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年的教师节,他班级就有许多同学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甚至是制作短视频、设计在线展览等创新方式,向老师们表达敬意和感激。我赞同老公的这种教学理念与方式。我想,如果说网络时代是一艘航母,正载着学生们、载着我们每个人快速前进。那么,希望每一位老师、每一位三观稳定的成年人都是一束微光。当无数微光相聚,就是一盏盏高亮的灯塔。有了灯塔,学生的学习就不畏惧,学生的网途就不迷茫,人类的旅途就多一些美好。由衷感谢老公正努力成为这样一束微光。
时光荏苒,四代人的从师路贯穿了一个多世纪的光阴,来到了美好的今天———第40个教师节。在这个泛着温暖光芒的日子里,回眸百年如一夕,那私塾里的四书五经、识字班的马牛羊毛、煤油灯下的温暖光影及至网络世界的波澜壮阔,无不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师恩的传承。
愿师者的温暖与光芒,永远照耀人类文明的天空。
(作者单位:市人民医院)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