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拾秋

拾秋

2024-10-10 14:45:34 来源:
李宗荣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生产力落后,粮食产量低,三年有两年闹春荒,所以在农村有秋收后拾秋(复收)的传统。拾秋,既达到了颗粒归仓,又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意识。
  小时侯,我很喜欢在家乡广阔的田野里拾秋,那是生活困难时期对劳动成果的无比珍惜和对生命的爱护。
  那个年代,人民公社化,实行的是以生产队为单位的集体劳动、集体经济,打下的粮食交完公粮、留出种子后,剩下的按人口、工分分配。不过,交完公粮、留出种子后,分到户里的口粮就很有限了。秋收时,尽管队长一再强调要精收细打,寸草归垛、颗粒归仓,但庄稼收获时,难免还是有遗落,这就为孩子们拾秋提供了舞台。
  谷子、大豆种植面积小,也落不下几棵在地里,拾秋的孩子又多,用不了一两天就拾完了,收获也甚微。玉米种植面积大,掰了棒子的玉米秸杆还站在地里,不少秸杆上结有两个棒子,一个大的一个小的,队里集体掰棒时往往个别小的被遗漏,它就成了孩子们拾秋的主要目标。我们这些小伙伴们两个一伙,三个一群,挎着篮子,在每块地里的玉米秸上一行行、一棵棵地寻找,运气好,一上午也能收获一篮子小棒。如果偶尔能在秸杆上掰到或在地上捡到个队里掰棒子时漏下的大棒子时,就会高兴得直蹦高,回到家,赶紧拿出那一两个大的向家人炫耀。
  秋风虽已凉爽,但秋天的阳光还是比较毒辣,在密实的玉米地里钻,脸上、胳膊上被锉刀一样的玉米叶子划出道道血杠子,汗水一泡,火辣辣地疼,但当看到满满的收获时,疼痛顷刻间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花生,是我们拾秋的最爱。花生果结在土里,收获时难免有掉落在土里和地面上的。我们便在集体收获过的花生地里,哈着腰一遍一遍地拣,地面上拣得确实没有了,就再用刀头或钩子挨块地翻。每拣到或翻到一粒花生,都非常高兴。翻累了,便坐到地里稍做休息。瞅着篮子里的花生,拿起一粒剥开,将仁送进嘴里,嚼两下,一股清香立时弥漫口腔、肺腹,疲劳顿时没了,就继续再翻。几天的工夫,我们这些小伙伴们,就把花生地拣、翻了个遍,每个人都收获满满。
  拾秋还有一项重头戏是在地瓜地里用镢头倒(刨)地瓜。地瓜和花生一样结在土里,撾地瓜时也难免有掉落并埋在土里的,尤其还有跑地瓜,跑到垅沟里去结,就更容易落下。倒地瓜是个力气活,需哈着腰用镢头刨,有时候倒一大块地也倒不着一个,也真怪,每当要谢气时,就会倒出个红红的或大或小的地瓜,呈现在你的眼前,吸引着你继续倒。倒一会儿就会倒出一个,再倒出一个,一上午,竟然能倒满了篮子,回家时都挎不动了。几天下来,倒了那么一堆,母亲把好的挑出留着煮了吃,孬的晒地瓜干。
  拾秋的最后一项是在晒过地瓜干的地上拣遗落的地瓜干。队里统一撾出的地瓜,把个头不大不小、光滑没有创伤的分到户里煮了吃,剩下的晒地瓜干。晒过地瓜干的地方,拣拾时总会落下些小的、碎的,它也是孩子们拾秋的一项,捡拾时须睁大眼晴,仔细寻找。
  “秋天坐一坐,春天挨顿饿”“秋天紧起手,家里多一斗。”这是那个年代老人的古语,意思是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不要在家里闲坐,坐一会儿,就少得收入,来年春天就要多挨顿饿;如果一秋手不闲着,就能多收入个一斗二斗。所以,拾秋是那个年代的必须,家家重视,也是古人留下的传统美德。
  “金秋时节粮飘香,田野到处收获忙。孩子拾秋拣疏落,草归垛来粮归仓。期盼粮食能够吃,来年不再闹春荒。”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现在,已经富裕起来了的农村父老乡亲,已经不会再在意田地里遗落的那星星点点的粮食了,拾秋只能永远停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但过去金秋时节的拾秋经历,永远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作者地址:桃园片区石河头村)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