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记者李叶 刘睿欣)我市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实践,不断创新分类模式,多措并举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在我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分拣线上,工人们熟练地将可回收物按品类投放到料仓里,打包成品,进入下一个流通环节。该中心负责人李敏介绍说,以废纸壳为例,1000吨的废纸可以产生850吨的新纸,可以节省300吨的树木原材料。
据了解,我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占地1500平方米,厂房内部划分为多个区域,包括预处理区、分类投放区、大件垃圾区等,平均每月高效处理8吨可再生资源。
近年来,为了让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以及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我市建设了生活垃圾分类主题教育科普基地,承担了全市中小学生拓展教学项目,累计接待师生9.7万人次;打造了张择端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多途径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垃圾分类教育;在7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居)安装智能可回收设备83台、生活垃圾分类亭22处,全市公共机构、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全覆盖;组织开展“回收废电池,兑换瓶装水———垃圾分类文明行”活动,通过兑换瓶装水回馈市民的方式,激发市民参与有害垃圾处理热情,活动累计回收废旧电池3万余块,兑换瓶装水1.8万余瓶。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中心工作人员王汇敏表示,下步,我市将不断创新分类模式,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实践,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引导市民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共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