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一句承诺 十八年的坚守

一句承诺 十八年的坚守

2024-06-07 10:38:28 来源:
一个偶然机会,听到了家住龙都街道邱家庄社区的王桂芳常年伺候瘫痪公公的故事,于是萌生了采访她的念头。打听到王桂芳的手机号码后,迫不及待打了过去,得知她白天在厂里上班没有时间聊,晚上8点后才有空。等到晚上8点再拨通电话,王桂芳简单地介绍了情况,当我提出要当面采访她的要求时,她却迟疑了,觉得这事儿很平常,应该做好的,不值得宣传。再就是,自己工作很紧张,没大有时间。在我的一再坚持下,王桂芳说她定好时间后再联系。



  两周后,接到了王桂芳的电话,她提前请了半天假,说可以见面聊聊,见面地点,就约在了她的家里。高挑的身量、扎着马尾,眼神中充满坚毅,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大姐,这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在慢慢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就被带到了王桂芳的感人故事中……

天降厄运  恒心孝亲


  2006年9月6日那天,对王桂芳来说是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天,她的爱人不幸遭遇车祸离世。那一年,她才32岁,女儿刚刚6岁,儿子仅仅7个月大,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子坍塌了。

  惊闻噩耗后,年迈的公婆精神崩溃,身体垮了,尤其是公公,很快生活就不能自理。他们只有这一个儿子,从小就当做命根子。    

  面对悲恸欲绝的公婆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王桂芳强忍悲痛,咬牙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在公公的床前,她跟公公婆婆许下承诺:“爸妈,你们放心,我不会改嫁,我会一直照顾你们和孩子。”为了这个承诺,她坚守了18年,而且一直在继续坚守!

  为了生计,王桂芳辗转于多家工厂打零工,只要能多挣工钱,再苦再累都坚持干下去。工厂的工作一般是“三班倒”,为了方便白天照顾公婆,她只选择上夜班和中班。

  2015年公公高烧不退、病情恶化被送进医院。老人家吃不进饭,只能插胃管。起初由护士负责喂饭,一次十块钱,每日要喂五次饭,一天下来就是五十块钱。这对日薪仅有一百块的王桂芳而言,不是个小数目,勉强支撑的家每添一笔支出都是压得人喘不动气儿的负担。为了省下这笔钱,王桂芳决心自己学,如何喂、喂什么都是讲究,她跟着护士一点一点地学,亲手料理公公的起居。插胃管很遭罪,那时候老爷子手还能动,稍不留神就自己把插好的胃管拔出来。王桂芳不忍老人家受罪,悉心喂水,把饭打成流食喂,以便于引导老爷子恢复自主吞咽能力,早日免受插胃管之苦。

  公公出院后,王桂芳担心老人得褥疮,又购置海绵垫、褥疮垫,婆媳俩不定时帮助老人翻身、扣背。扣背也有讲究,手要虚着拍,她也学会了,一小时就得来一遍。婆婆有事时,她就自己抱起公公帮他翻身,换洗床单内衣。直到2024年5月去世,也没得过一次褥疮。大夫检查,惊异地说,这简直不可思议。

  不仅在医院陪护尽心尽力,王桂芳在家中也配备了整套血氧仪、吸痰机、吸氧机等医疗仪器。婆婆说有种抗病毒的药一盒486块,没入医保,王桂芳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她说,钱花了能再挣,人能好就行。

  瘫痪多年的公公临终前,竟奇迹般地抬手要找人。孙子上前握住老爷子的手,老爷子把手一侧,径直伸向王桂芳,紧紧握住儿媳的手。话虽说不清,两行浊泪已然让人心知肚明。

带病操劳  艰难抗疫


  2021年,是王桂芳最无助的一年。

  疫情无情肆虐,王桂芳自己先“阳”了,一家五口蜗居在家中,婆婆也阳了,上吐下泻,难受得不能下床。王桂芳和女儿两个人把婆婆送往医院,忙前忙后待到凌晨一点,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可没过几天让她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公公也阳了,看着公公腹泻不止,床单都换不及,王桂芳感觉特别无助。

  她带病日夜操劳着,忙前忙后、跑上跑下,每隔一会儿,她就要抬头看看公公的血氧仪,氧饱和一低,她就紧张。旁人都劝她休息会儿,她苦笑摇摇头,不敢睡,心里不踏实,喂饭喂药亦是如此。老人吞咽困难,王桂芳用勺子慢慢轻喂,有时公公饭量少了些许,她就会感到不安。她主动找大夫申请给公公加“能量”,插胃管,大夫调侃道:“你都门儿清了,能当大夫了。”

  在医院,公公一天大小便就要用掉一整包的尿不湿和护理垫,王桂芳衣不解带地照顾。护士长来查房,见了王桂芳就劝她找人换班或找个护工,都被她婉拒了,她觉得特殊时期,各家有各家的忙,她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再说,她自己累点,能省点就省点,就这样不知疲倦地硬生生地熬着。

  虽然公公早就不能自主说话了,但王桂芳还是经常坐在床前跟公公拉呱。公公有时候嘴里呜呜啦啦地不知说些什么,甚至有时候会流下眼泪。她觉得,只要老人有反应,心里就踏实。

  同病房的病人见了都以为他是老爷子的亲闺女,一问得知她是儿媳,都叹服地说老爷子有福、儿媳孝顺。

羸弱肩膀  撑起希望


  尽管家遇飞来横祸,但是王桂芳没有向厄运屈服,而是坚强地用她羸弱的肩膀撑起了家庭,撑起了生活的希望。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王桂芳除了家庭就是工作,每天两点一线奔波于单位和家,更不舍得歇一个班。从王桂芳的微信可以看到,每天的步数保持在三万步左右。

  善良的王桂芳在家中养了许多绿植,她爱极了枝繁叶茂、绿意盎然的蓬勃之景。她喜欢整洁,住房面积不大,但收拾地干干净净。她热心肠,人缘好,手艺佳,曾在朋友介绍的工厂得到老板青睐,专门教她手艺。

  王桂芳的微信名叫“梦”。她是个普通人,她是个好人,她也有自己的梦想。虽然现实很累,但梦想总是美好的。她在梦里抗争着生活,向往着美好。

  王桂芳羡慕和睦的家庭,梦想着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让家庭美满幸福,盼望着女儿工作顺利、儿子学业有成,希冀全家人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这个梦并不难,却也很难。

  “桂花虽如苔米小,芳香亦可飘万家”。王桂芳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恒心始终如一地照顾公婆,用实际行动诠释“孝”和“爱”的传统美德,演绎着点点滴滴孝老爱亲的动人故事,感动着她身边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



融媒记者:邵长江 李叶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