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 > 奋进吧山东 > 竞逐商业航天新赛道——来自山东烟台海阳市的调查

竞逐商业航天新赛道——来自山东烟台海阳市的调查

2024-06-06 10:31:16 来源:经济日报

随着前沿卫星技术迅猛发展,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预计2024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达2.34万亿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山东烟台海阳市抢抓机遇,打造出我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探索形成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一个寂寂无闻的县级市,如何变身商业航天的沃土,逐梦星海?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商业航天,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正是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山东烟台海阳市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布局最为稀缺的发射资源,打造了我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并不断突破产业发展边界,探索形成集研发、制造、发射、应用、配套、文旅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从海上出发

  2024年1月11日13时30分,在海阳市附近海域的东方航天港,伴随着巨大轰鸣声,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从船上点火升空,成功将云遥一号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枚火箭不仅刷新了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营商业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也将海阳这个我国唯一的海上发射母港带入公众视线。

  火箭发射时,险峰长青投资人叶展旗在现场观礼。他告诉记者,在商业航天领域,发射场是非常关键的基础设施。海阳建设的海上发射平台为大规格火箭的生产、运输、发射以及未来的回收提供了很大便利。

  “与大家熟悉的陆地发射不同,海上发射卫星是一种新的火箭发射模式,具有灵活性强、任务适应性好、发射经济性优等特点。”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滕瑶说,海阳港地处黄海海域,火箭通过短距离海上运输,可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航落区。由于航落区大多为公海,能满足各种轨道有效载荷发射需求,解决外界长期关注的航落区安全问题,具备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天然优势。

  海阳探索宇宙的征途始于2019年。彼时,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选中海阳港作为发射技术服务港,以一箭7星方式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海上发射任务,使得海上常态化发射成为可能。

  东方航天港(山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华回忆道,当时中国商用航天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四大航天发射场的商业发射频次尚不稳定,民营火箭企业对于发射场地的需求却日益增长。对此,烟台海阳两地政府敏锐捕捉到商业航天产业的巨大潜力,认为借助独特的海上发射资源,当地有望成为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场之外的重要补充,填补市场空白。两地政府果断行动,抓住了发展的黄金窗口期。

  商业航天最大的特点和核心挑战在于,在确保火箭发射高效与安全的同时,如何实现低成本运营。商业火箭发射场面临的问题亦是如此,如何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响应地完成发射服务。

  从固体火箭制造组团出发,不需多久就可到达海上发射母港。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引力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布向伟说,这种紧凑而集中的布局设计,不仅显著缩短了转运距离,更实现了火箭“出厂即发射”的高效模式,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极大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引力一号火箭发射的准备时间仅为1个多月,随着技术进一步成熟,预计未来发射准备时间有望缩短至半个月。

  东方航天港集团总经理助理王肖铭表示,在规划建设之初,东方航天港就依托海阳港独立、安全且可拓展的优势,打造“前港后厂”的发射格局,在航天大道两旁汇聚了火箭技术准备、星箭对接、码头合练等全链条功能模块,形成一站式服务体系,极大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

  海阳海上发射能力的建构,源于海工装备与航天发射装备的协作创新。“烟台在海工装备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滕瑶表示,海阳市联合中集集团等海上装备龙头企业,以“公共平台+专有能力”模式共建海上发射能力,实现航天与海工装备领域的融合。其中,由东方航天港推出的国内首艘专业海上发射船,可以满足当前在役以及在研中的大中型固体运载火箭、中小型液体运载火箭的发射与回收等多功能的海上发射需求。

  截至目前,东方航天港已成功保障我国4型火箭11次海上发射任务,累计将61颗卫星顺利送入太空,成功率达百分之百。东方航天港集团董事长高中前表示,目前航天港已经形成“机动+半固定”的海上发射新能力,未来将继续探索一次出海、多次发射等新型商业发射模式,进一步提升发射任务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力争年度保障海上发射任务10次以上,推动海上发射高频化、常态化、系统化。

  构筑产业链

  引入火箭发射产业后,海阳作为一个小县城,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吸引更多产业链相关企业前来?如何构筑产业生态,推动当地实现结构转型?如何强化优势,同一线城市展开竞争?海阳给出的答案是,在充分利用发射技术和成熟服务所形成的优势基础上,紧抓商业航天的产业特点,不断探索形成适合商业航天企业发展的“沃土”。

  “从我们投资商业航天企业的经验来看,从工程化到产品化再到规模化,至少要经历8年至10年。”元航资本合伙人张志勇表示,商业航天产业具有“四高一长”的特点,即“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这也意味着商业航天相关企业短期内很难盈利。

  九天行歌是一家专注于液体火箭核心部件研制的企业,已成为东方空间等多个型号火箭贮箱的供应商。九天行歌项目技术总监李新友表示,火箭贮箱是火箭制造中的核心构件,关乎全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运载火箭的关键分系统。2021年,九天行歌在海阳布局建立运载火箭核心部件产业基地项目。在当地政府帮助下,项目一期仅用时1年多,就实现从荒地到大厦的转变。特别是在初期基建工作中,政府以代建形式提前建好了厂房。作为承建方的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建一公司副总经理马先秋表示,火箭总装和制造工厂的厂房具有很高安全需求,在防爆、防静电等方面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他们设计代建的厂房能够节省至少四分之一的建设时间,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生产企业的基建压力。

  代建厂房,是海阳帮助商业航天企业缩短建设周期、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海阳航空航天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邵亚辉表示,海阳对照园区重点项目清单,逐一摸排项目建设情况、手续办理进度,坚持主动服务“送上门”,服务企业“零距离”。在此基础上,全面发挥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作用,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为项目提供全程陪办、按需帮办、及时跟办、协调督办的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全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探索“邻企合作模式”,提升园区落地企业综合配套集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东方航天港还积极探索“园区+基金”的发展新模式。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荣锋介绍,2023年,他们联合申万宏源携手推出航天投资基金,总规模达20亿元;打造“园区+资本+产业”协同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私募股权投资(PE)与政府引导基金的优势,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和市场化运作,有效实现资源链接,通过招投联动推动构建商业航天全产业链生态,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海阳以海上发射母港、火箭总装制造为龙头牵引,逐步吸引关联产业集聚发展,逐步打造以海上发射带动产业园区发展、以火箭制造推动全产业链布局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圈。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姜丹介绍,利用航天技术的基础性、强关联性、高促进性和高增长性特征,海阳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低成本、高附加值、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将烟台、青岛等周边资源有效集聚起来,促进海阳市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了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产城融合发展。

  塑造“星”优势

  如果把火箭发射场比作车站,把火箭比作公交车,上面的乘客——卫星,同样备受关注。海阳市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探索不单局限于火箭发射和研制,随着低轨卫星互联网热潮来临,其在卫星数据应用与智能遥感星座建设上的潜力也在持续释放。

  海阳拥有核电、风电、光伏等多种新能源资源,具有发展算力基础设施能源的价格比较优势。早在2019年,航天港便规划建设商业卫星数据应用中心。目前,卫星数据智算中心一期已完成设备安装,具备50PB超算算力和3PB存储能力,将进一步满足配套落地企业的大模型推理训练和卫星数据存储需求。

  种得算力“树”,引来金凤凰。东方航天港战略引进武汉大学院士团队,推动成立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导建设“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该公司总经理陈建鹏表示,他们的核心业务主要围绕卫星产业展开,在海阳市主要布局卫星的研制、生产、发射和运营。东方航天港在航空航天遥感测量和卫星数据处理方面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为团队提供了理想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

  2月3日,“烟台二号”卫星自东方航天港启程运抵广东阳江海域,使用捷龙三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据陈建鹏介绍,这是“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计划的两个先发试验星,团队采用通导遥一体化设计和星地智能化处理技术,相当于把人工智能送上天,在太空中建立对地观测的“大脑”和“慧眼”。比如,0.5米分辨率能够分辨出汽车的前后挡风玻璃,在交通道路、港口设施舰船等场景能实现良好监测效果。

  今年,东方航天港联合龚健雅院士团队打造的“开放地球引擎OGE系统平台”已经上线运营,将在海阳构建起高性能地理分析和人工智能分析模型,建立孪生地球引擎服务体系。龚健雅院士表示,该系统弥补了我国在新型时空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空白,将服务于实景三维、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进一步为自然资源管理、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提供安全可控的信息服务。

  商业航天的发展不仅限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场景,而是随着技术的应用与突破不断创新扩展。艾媒咨询CEO张毅指出,商业航天的创新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这使得商业航天应用领域持续拓展,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与服务形态。

  未来更可期

  多位业内人士在采访中表示,未来两年将是中国低轨卫星星座大规模发射组网的开始,以中国星网和G60为代表的卫星星座将迎来重大进展。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认为,本轮国内商业航天热,主要来自下游卫星需求,由低轨卫星互联网的热潮带动。

  过去几年,中国商业运载火箭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民营火箭公司频繁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山行资本合伙人朱思行指出,以东方空间公司为代表的商业火箭企业,在中大型火箭、液体燃料和可重复使用火箭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未来两年这仍将是中国商业火箭技术突破的关键节点。我国已经对火箭可回收理论做了多年储备,工程实现值得期待。随着各项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我国商业火箭发射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发展。

  在庞大市场需求驱动下,地方政府对于商业航天的热情也在增加。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以来,就有北京、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内蒙古、河南、重庆等地发布了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文件。张毅认为,随着商业航天基础设施资源逐步完善,航天发射服务和技术将不断进步。这既为商业化运作带来挑战,也为专业化运作提供机遇,海阳应大胆创新,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解决方案,不断实现新突破。

  海阳市已经在海上发射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接下来的重点是将这些成熟的海上发射技术转化为实际的装备和能力,不断提升海上发射业绩和能力,将海阳市打造成海上发射技术的标杆。滕瑶表示,未来的商业航天市场绝不会局限于一省之内。海阳成熟的商业发射团队可以与其他具备海上发射能力的空港展开合作,吸引更多商业发射任务。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推动各地形成共同、多元的创新和竞争格局,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今年1月发布的《山东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东方航天港引领工程,推动东方航天港与国内优势航天企业合作,建设世界首个坐底式火箭发射平台;建设空天飞行试验中心,延伸海上发射组团功能;支持海阳港通用泊位建设。

  “我们将充分发挥海上发射的独特优势,持续巩固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母港的战略地位,准确把握商业航天发展新趋势,以更高视野和更大决心推动东方航天港的重大工程建设,为商业航天持续繁荣提供有力支撑。”海阳市委书记刘海彬表示。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