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又到了果树春季管理的关键期。日前,记者在常山南麓一处家庭农场看到,园区种植的蓝莓即将开花,园区工人调试着一套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墒情,他们正为园区果树精准调配着春灌水肥套餐。该家庭农场负责人介绍,
这套设备能节约用水60%以上,把肥料的利用率提高到75%,比传统施肥方式,利用率能提高一倍,相当于节约了一半肥料。
既要让果树“吃饱” “吃好”,还要兼顾到土壤有机地力。于是,园区在每个地块埋设电磁阀,阀门直连一套“智墒”系统。根据不同地块的温度、湿度、PH值、酸碱度等实时数据,工人只需调整几个参数,就能让不同地块的不同作物,吃上自己的配餐。
据了解,雨水大了,土壤里面含水率高了,连阴天的时候,都可以通过“智墒”来判断,工作人员根据数据确定是否需要添加肥料;干旱的时候,智墒也反馈数据,以便工作人员调节用水、用肥。
记者从我市相关部门获悉,从2013年开始,我市化肥使用量开始连年下降。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提升超过0.1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绿色标准。去年以来,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新增土样化验717个。制定玉米、小麦施肥配方34个,水肥一体化全年新增面积22979亩。引导企业按方生产,强化一线示范引领,洁净绿色田野,打造诸城农品标准。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程,打造科技样板田,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全力守好农产品市场准入红线,以标准促精品。到目前,全市绿色种养循环示范面积发展超过10万亩。
融媒记者:杨荣岱 李叶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