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到处只闭户,逢君便展眉

到处只闭户,逢君便展眉

2024-03-26 16:15:03 来源: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一部优秀作品的创作生产,有赖于作者的天赋,同时更需要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写作技巧。很多文学家、艺术家喜欢在和朋友的交往中丰富生活经验,交流写作技巧。“到处只闭户,逢君便展眉”,知音相遇,好友相聚,唱和酬答,切磋琢磨,留下了无数妙笔生花的佳作,碰撞出许多富有真知灼见的艺术观点,也流传下来数不清的令人津津乐道的文坛佳话。
  
大唐气象的一道风景

  在唐代,最风光的当数诗人。那时候,他们神采飞扬,意气风发,走到哪里都是引人瞩目的焦点,是一群真正的天之骄子。就连一位歌妓,因能背诵白居易的《长恨歌》,而傲然称“岂同他妓哉”,以至于身价倍增。
  2023年,以著名诗人高适和李白交往为主线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赢得出色的口碑与票房。在这部影片中,还出现了大诗人杜甫、王维、王昌龄、贺知章、孟浩然、岑参、常建以及书法家张旭等。他们以诗酒唱和酬答,以作品相互标榜,因志趣相投而彼此惺惺相惜,因仰慕对方而不辞万里相访。
  唐代诗人的这种交游,促进了唐诗的发展与繁荣,也联缀成大唐气象的一道特殊景观。
  谈到这种现象时,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山东大学教授萧涤非曾经说过:“在唐朝,两位诗人碰在一起而不你唱我和的,简直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这当然与时代风气有关。这种时代风气的形成,又与作者的一种普遍心理状态有关。他们热衷于此。在茶馆酒楼或书院客店,联章缀句,此唱彼和,展示才情,交流思想,求得共鸣。灵感火花的碰撞,知音难遇的愉悦,在唱和酬答中展现出万千气象。
  到了今天,这种交往交流依然存在,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如今的微博、微信之类的社交媒体,从功能上说,就颇似以前的茶馆酒楼。有了新作品,或者有什么新感想,可以在朋友圈里发条动态,也可以在微博里发条消息;看到这些动态或消息的人,喜欢的可以点赞,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跟帖讨论。很多文学家、艺术家早已成为拥有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粉丝的大V。与古人比起来,这种交流方式大大减少了某些社交之累和奔波之苦,不同之处在于粉丝未必都是朋友罢了。
  多位当代作家谈到过交往交流对自己创作的影响。作为当代文坛最有影响力的实力派作家之一,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曾经作过一段阐述,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2022年,张炜新著长篇小说《河湾》出版后,同年8月份在山东文学馆举办过一场著名学者、评论家参加的作品研讨会。出席活动的张炜与大家分享了少年时代关于写作的一些往事,其中的关键词之一就是“交流”。他回忆,那时候,无论什么时间,有时是深夜,甚至凌晨,只要完成一篇新作品,会一刻也不耽搁地把作品包好,急切地到河对面一位小伙伴家里。这是一位同样爱好文学的小伙伴,他们一起读,一起讨论。他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感觉“从文学中获得的乐趣可以超越其他”。
  张炜还表示,这么多年过去,创作的环境变了,但是对文学的热爱,用文学来服务社会的热情和状态,一直没有减少。写完一部作品,自己的心理状态也依然与以前相似,还是急切地寻找文学交流,寻求文学同伴的鼓励。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张炜交流对话的对象是自然万物,包括各种动物以及身边的花草树木。他把自然万物都看作自己的朋友。例如,他于202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爱的川流不息》,描绘了大自然五彩斑斓的风景,生动记叙了许多关于动物的故事。张炜特别提示,这个作品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写动物的小说,也不是单纯写给孩子看的书。他说:“成年人看,会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对话和交流会在深层上发生。实际上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这些潜对话一刻也没有停止。”

  如果从历史上纵向观察,这其实也是文脉的一种传承和延续。


一咏一吟,不知老之将至


  唐代诗人好交游。他们之间交游的热烈与疯狂,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有精彩表现。电影虽然并非严格再现史实,有艺术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但几场聚会的热闹场面,把诗人包括书法家、艺术家的那种狂放不羁展示得淋漓尽致。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狂放与豪迈,其实一点儿也不逊色于艺术虚构的情节。以白居易为例。白居易与元稹是好友,并引以为知音,称“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两人交往非常密切,白居易说,二人“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可见二人的心气相通,肝胆相照。
  关于二人的交游,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记录下这样一段狂放的场景:“如今年春游城南时,与足下马上相戏,因各诵新艳小律,不杂他篇,自皇子陂归昭国里,迭吟递唱,不绝声者二十余里。”
  一路大声吟诵各自写完的“新艳小律”,二十余里不停,白居易感叹,与元稹的这种狂放之举,在别人眼里“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然而,自己的感受却是“一咏一吟,不知老之将至”。
  白居易与张籍也是好友,虽然两人结识较晚,但感情在交往中逐渐笃厚。白居易在杭州时,专门写给张籍一首《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好著丹青图写取,题诗寄与水曹郎。”在这首诗里,白居易描绘傍晚登楼所见之美景,而且第一时间想到与好友分享,让人从中读到诗之美,领略到风景之瑰丽,又能感受到两人之间的情深意重。
  朋友之间的这种唱和与酬答,还激发出许多文学批评领域的宝贵观点与见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阐述的诸多观点,一直为同时及后世所重视和研究。
  例如对于诗歌本质的认识。白居易认为,诗必须有真情实感。他直截了当地指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在此前提下,他认为,人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所以也就有了诗歌多样化的内容。他写诗、评价诗歌以此为重要标准。这一观点对同时及后世诗人影响很大。
  再如关于诗歌创作理念的观点。他响亮地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认为,诗首先要具有“六义”,也要注重发挥讽谕的功能。从这一理念出发,他批评六朝诗歌“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明确表达不满。当然,他批评梁陈时期的诗歌“嘲风雪、弄花草”,是批评其内容空洞,无真情实感,并非认为花草风雪不能写,所以,他特别强调:“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也就是说,《诗经》中的很多诗歌也写到了花草风雪,但给人的感觉是特别妥帖,所以,主要症结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秉持怎样的理念写。那么,怎样写才好?就是要如《诗经》那样,一是“根情”,二是讲究“六义”。这与他对诗歌本质的阐述近相呼应,浑然一体。这些观点影响至今。
  白居易也非常重视民歌和“时调”,爱好新兴乐曲。他写的《忆江南》,被认为是唐代文人长短句的前驱者之一。这样的创新精神与通达态度,也为后世所称道和效仿。
  白居易有《读张籍古乐府》一诗,其中说:“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这首诗有理论有事例,何尝不是一篇文学批评佳作。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