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国内 > 奋进吧山东 > 中国制造新亮色丨地方新兴产业集群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

中国制造新亮色丨地方新兴产业集群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

2024-01-22 13:54:10 来源:
越来越多城市的新兴产业集群开始在全球产业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高端优质项目不断落地并迅速“集群成势”,让越来越多的城市迸发出新活力,展现出新面貌。积极主动“沿链而进”、以产业链为主线不断“补链”“强链”,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则让这些城市加快嵌入全国、全球产业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山东德州:“四链协同”崛起电子信息产业

  近年来,诸多方面都不占优势的山东德州市通过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金融链“四链协同”,初步形成了硅材料、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终端应用等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成为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在集成电路产业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融入全球产业链。

  “无中生有”隆起产业高地

  不久前,山东首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生产线在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正式通线。记者在位于德州天衢新区的有研艾斯生产车间看到,单晶硅棒在被切割成仅一毫米厚硅片后,经过倒角、研磨、清洗检测等四五十道复杂工序,进入仓库准备出厂。

  “生产线一期总投资25亿元,达产后将形成120万片/年的生产规模,这也标志着德州成为全国第五个能生产12英寸大硅片的城市。”山东有研艾斯总经理闫志瑞说。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硅片趋向大尺寸化和制程精细化,12英寸硅片为当前及未来较长时间内的主流产品,是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芯片制造的关键基础材料。

  德州市委书记、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链长田卫东说,德州是中国有研科技集团在全国投资布局规模最大、业务领域最广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自2018年落户以来,已先后投资97亿元建设七大“有研系”项目,涉及大尺寸硅片、高纯溅射靶材、刻蚀设备用硅材料等领域。“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有研8英寸、12英寸硅片将分别占国内市场的10%和20%、高端靶材占全球市场20%以上,德州将成为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

  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领域异军突起是德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德州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号产业”重点培育,聚集要素资源、加大招引力度,英望科技、华威手机、北京同源微、鲲程电子、恒芯电子等高端优质项目先后落地。

  “三线城市也能崛起一线产业。”德州市工信局局长孙洪昌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现有规上企业123家,初步形成了硅材料、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终端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2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300亿元,同比增长128%,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优势。

  “四链协同”培育营商生态

  威讯联合半导体(德州)有限公司是美国威讯公司在亚洲建设的第二个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手机射频集成电路芯片,2022年实现进出口60多亿元。公司总经理助理崔荣霞说:“公司落户德州,就看营商环境好,部门协同办事效率高。”

  近年来,各项资源并无优势的德州吸引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高端项目成功落户,背后是当地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金融链“四链协同”,助力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一是做实产业链链长制,优化营商服务。德州市委主要负责人任产业链链长,推进产业链实体化运作,绘制产业发展全景图、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编制出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数字经济专项规划、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持续加码产业招引和培育力度,使得产业服务不断优化,企业涉及的用水用电、日常经营等问题得到高效解决。

  二是精准搭建“政校企”平台,推进人才供需匹配。德州辖区有47所高校,通过深化“政校企”合作,已开设联合培养班次53个,培养产业人才3000余人。如德州学院与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共建“半导体产业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加速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德州理工职业学院与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半导体封装生产性实习基地”等,直接把工厂搬进学校,既为产业培养了实用性技术人才,也让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管理文化,实现无缝衔接。

  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通产业创新链条。德州加强产学研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如成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应用研究院,与山东大学、西北工大等10余所高校、20余个专家团队合作,通过“企业出题、政府接题、院所解题”方式,打通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链条。德州还建立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全力为企业服务。德州鲲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庞新说:“有了园区集成电路模块测试公共服务平台,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产品检测及贴片流程,检测成本降低了30%。”

  四是打造基金支持体系,金融赋能产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前期资金需求量大、投资风险高,德州推行“一链一投行、一链一基金”做法,组建山东首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金联盟,设立了总规模35亿元的10只产业投资基金,专项扶持集成电路龙头企业。“有研8英寸硅片项目,基金出资占比20%;12英寸项目,基金出资比重达60%,这是两个项目快速落地的关键因素。”闫志瑞说。

  “聚链成群”锻造未来优势

  在英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整机组装车间,员工正紧张有序地赶制一批发往孟加拉国的订单。谁能想到,这家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智能手机企业,却将产品销往28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南亚地区更是独领风骚。公司总经理胡鑫说:“2021年公司总部从深圳迁至德州后,成为山东极少数能生产自主品牌智能手机的整机企业,也吸引了生产精密组件、数据线、外包装的12家配套企业前来落户。”

  德州发挥有研集团、威讯半导体、英望科技等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通过“四链协同”推动沿链而进,电子信息产业正加速“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元同认为,德州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崛起,得益于当地对龙头项目资金实力、市场布局、产业周期、技术来源、销售网络等的精准研判,实现了“引来一家企业,带来一片产业,兴起一个园区,激活一座城市”效应。

  多位德州干部群众也提出,电子信息是资金、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德州作为中小城市,高级经营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缺乏、产业引导基金规模小等瓶颈制约了产业发展。天衢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涛说,作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地,按照5年发展到500亿元产值测算,每年需要3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这仅靠市、区难以承担,需要各界支持。

  针对高级人才缺乏的情况,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半导体材料分会秘书长林健建议,开辟项目落户绿色通道,深挖人才培养蓄水池,进一步放宽高端人才招引政策,实现产业链引领人才链、人才链支撑产业链的同频共振。

  如果解决了人才和资金制约的难题,德州电子信息产业将更加大有可为。德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褚士强说,下一步,德州将立足产业优势,超前实施产业布局,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半导体行业一线城市,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为德州地标产业。(记者 杨守勇 贾云鹏 济南报道)

  天津武清:“双高”引领深度融合生物医药

  新年伊始,虽然寒意依旧笼罩津城,但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内却热火朝天。几天前,这里发布了新城规划建设方案以及核心区政策措施,入驻企业兴致勃勃建厂房、搬新家、谈合作……力争新年“开门红”。



  图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新华社发

  记者见到元一(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张骊时,她刚刚接待完新年的第一批访客。没等坐下,张骊便迫不及待地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好消息:随着一个新订单敲定,公司2024年需交付订单总额已突破亿元。

  成立短短两年多,公司从6人发展至80人,从专注研发到规模化生产,衍生产业遍地开花。爆发式增长的原因何在?张骊直言:“选对了‘赛道’,遇上了好时代。”

  这一“赛道”,便是合成生物学。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的张骊在美国攻读生物医学与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后,于2016年回国创业。“当时合成生物学的应用还不多。”张骊发现,合成生物的应用空间十分广阔。经过一番摸索积累后,张骊创立元一生物,专门从事合成生物学技术研发。

  “合成生物学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细胞工厂’中实现‘无中生有’的过程。”张骊解释道,“我们在细胞中加入酶基因,改变代谢路径,从而‘创造’出新菌株。”

  在元一生物的实验室里,一套8联罐发酵系统格外醒目。橙色的发酵液在罐内旋转,空气中弥漫着酵母的微甜味道。

  “由于生物制造的过程是指数级增长,发酵罐里培养出的每个小菌株,都潜藏大能量。”张骊举例说,一个20吨的发酵罐每年所生产的虾青素,相当于几百亩养藻池塘的年产量,而且成本低、无污染。

  在张骊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公司产品已从虾青素拓展至生物医药、医美护肤品活性原料、经济动植物营养等应用领域,链接着数百家相关行业的生产企业。

  元一生物所在的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是生物医药产业的聚集地。作为入驻核心区的首批重点项目之一,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已揭牌。

  “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通过建成生物合成全流程自动化平台、人工‘细胞工厂’构筑平台和GLP实验动物中心,加速合成生物成果转化。”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元英进说。

  基于良好的产业发展势头,《武清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方案》提出,以合成生物为引领,推动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学服务、人工智能(AI)数字化信息化等健康产业高度聚集,培育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

  2019年落户武清的天津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实现从生物研发到生物制造综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其核心产品3D细胞微载体已在临床上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我们于2021年又成立了一家智能科技公司,从事生物反应系统及相关配件的生产,头一年销售额就突破1500万元。”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伟感叹,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本地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产业生态。

  在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中,基因测序是必要一环。在天津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一套长达数十米的全自动柔性智能交付系统正在有条不紊运转。一个个生物样本从一端录入,几个小时后,其详细的基因信息便从另一端输出。

  “这套系统的日处理样本量可达3000多份。”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蔡晶说,基因测序是探索科学前沿的基础设施,这项工作正在从传统的手工实验升级为全自动生产线,将为基因科技行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在武清扎根,一系列突破性的创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源源不断涌现。

  武清区工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区生物医药企业共有24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20家,2023年1月至11月累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0.98亿元,基本形成了包括合成生物、生物制药、中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在内的优势企业群。

  “规划建设京津产业新城,是武清区落实天津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号工程’。武清坚持智能科技、生物医药‘双高’引领,实现产业链集聚,打造‘人产城乡景’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天津市武清区委副书记、区长许颖悟说。(记者 王宁 王晖 天津报道)

  安徽滁州:全链条布局主攻价值链高端

  新年伊始,记者来到安徽省滁州市的全椒经济开发区看到,安徽腾耀新能源配套产品供应链建设项目现场有条不紊,有的工人在浇砂石混凝土,有的在做保温施工,不远处的打桩机整装待发……

  “我们看中了这里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可以为龙头企业做配套,营商环境也不错,投资30亿元,去年10月正式开工。”腾耀项目负责人马连敬告诉记者,“目前项目进展顺利,装备入场后就可以投产。”

  据滁州市全椒县招商合作中心负责人王万松介绍,2023年,全椒县围绕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产业链类项目,突出产业链招商,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5个,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48个。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重要成员。近年来,该市结合资源禀赋,聚焦周边城市主导产业配套,把光伏、新能源电池、半导体、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与智能家电、新型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本地优势特色产业作为重点招引方向,建立八大产业链工作专班,定期开展企业家座谈会、银企对接会、产业链人才招聘会等活动,推动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服务链与产业链“多链协同”。

  记者走访了解到,突出产业链招商,在“寻链”“引链”中“固链”“强链”,是滁州市奋力抓经济的重要“招数”。

  “我们以产业链为主线,主攻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招引头部企业、关键环节企业、核心要素企业。强化全链条布局、全要素配置、全方位支持,加快嵌入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全球产业链。”滁州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刘江华说,该市近年来靶向聚焦、持续发力,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质量好、体量大、推进快、热度高的态势。

  滁州市投资促进局统计显示,2023年,全市新签约亿元项目513个,比上年多35个,其中新招引八大产业链项目399个,占比77.8%,比上年上升4.6个百分点。此外,全市新引进30亿元以上项目21个,比上年多4个。

  在滁州,既有“新”项目不断落户,也有“老”项目发展壮大,并不断追加投资。

  自动焊接、自动敷设、AGV小车自动“运”货……走进滁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高科技、智能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机器轰鸣声中,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只能看到少量工人的身影。

  “我们公司主营单晶组件制造,持续推进以流程优化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滁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德臣说,“通过智能工厂的打造,人均产出效率提升了27.9%。”

  记者了解到,经过集中精力开展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全球光伏头部企业中已有多家落户滁州,该市现已构建起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等较为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动力电池产业也集聚了一批头部企业。近年来,滁州市光伏、半导体、汽车及装备制造等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滁州市积极提供“保姆式”服务,探索招商引资项目全周期闭环管理,助力招大引强实现新突破。

  在全椒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张宝柱看来,地方政府要做“服务员”,当企业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帮助解决问题。据了解,这个县通过召开“要素保障会”,让参会企业畅谈自己遇到的问题,有问题就现场协调解决。

  地表附着物清除、用地问题解决……感受到“保姆式”服务的马连敬说:“在这里,发展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而是上下一心,各个职能部门都来帮忙,这就是好的营商环境。”(记者 姜刚 周畅 合肥报道)



  《经济参考报》版面图

  责编:吴蔚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