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监管总局新设立的资管司将统一监管信托公司、理财公司、保险资管公司三类资管机构。监管机制变革必将给这三类资管机构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打造一流机构、优化资源配置
银行理财做好“五篇大文章”
新年伊始,银行理财市场又将迎来新生力量。1月1日,浙商银行公告称,获批筹建浙银理财。这也是我国第32家获批筹建的理财公司。
2018年起,随着资管新规及配套文件发布,银行理财改革大幕开启。为进一步打破刚兑、强化风险隔离,理财公司登上历史舞台,并快速成为市场的绝对主力。截至2023年6月末,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占银行理财市场的八成左右。
“在资管新规指引下,银行理财的定位更加鲜明,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更加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提质增效,迈向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工银理财总裁高向阳日前表示。
他表示,银行理财在满足多元化财富管理与自身资产配置需求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实践,进一步厘清了“建设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财公司”的发展思路。
当前,银行业理财已扎实走过规范化整改期,制度安排、自律机制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理财市场也在逐渐回暖,截至2023年11月末,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7.66万亿元,已回升至2022年底时的水平。
理财公司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一头连接千家万户居民的“钱袋子”,一头对接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并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比如,信银理财一方面将养老业务作为公司重点战略业务之一,完善开展相关业务的体系机制,保障养老业务长期稳健发展;另一方面,探索金融服务科创企业的经营模式,加大战略布局和资源投入,为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投融资支持,目前已完成对蓝晓科技等科创企业的融资。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19万亿元。
形成多层次保险资管主体
将重点发展三方业务
作为大资管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管理人,保险资管公司从管理保险资金到受托管理企业年金、养老金等第三方资金,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我国第一家保险资管公司成立,至今已有20载发展历程。截至目前,我国35家保险资管公司相继开业,行业还设有11家香港子公司、16家保险私募股权管理公司,以及200余家资产管理中心或资产管理部门,形成了多层次资产管理主体。
保险资管公司是护航保险资金长期保值增值的主力军。一位保险资管人士表示,近年来,保险资管公司不断提升跨市场、跨周期投资管理能力,对接保险资金负债端收益、风险、久期、流动性等多元需求,助力保险公司更好解决资产负债匹配等问题。
“特别是近十年间,保险资金年均财务收益率达5.3%,在资产规模年均增长16%的情况下,实现了持续稳定的正收益,有效覆盖了负债资金成本,且收益率波动性远低于其他机构投资者。”上述保险资管人士表示。
第三方业务将是保险资管公司接下来的发展重点。从多位保险资管公司管理层反馈来看,目前,保险资管行业的资金来源相对集中和单一,主要来自保险系统内的保险资金,与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等相比,市场化程度有限。随着保险行业增速放缓,保险资管公司需要积极探索如何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并在第三方业务中获得持续的增量空间。
发挥各类机构所长
更好保护投资者权益
资管司设立后,将带来哪些新监管思路?
金融监管总局资管司近日在发文中透露,按照“融合、优化、转型、安全”的总体思路,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推动信托公司、理财公司、保险资管公司监管有机融合,持续引导行业改革转型,加大风险监测化解力度,坚决筑牢银行保险资管领域安全防线。
具体来看,金融监管总局资管司根据各类业务特征,明确了三类机构未来的发展主线。
保险资管公司方面,金融监管总局资管司表示,要充分利用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稳健投资特点,为实体企业发展提供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助力实体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减少资金大进大出对资本市场造成波动。
银行理财公司方面,要依法合规地发展银行理财,提升理财公司投研能力和品牌公信力,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践行普惠金融理念。
信托公司方面,“要发挥好信托投融资机制灵活的特点,鼓励发展知识产权信托,为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有效资金支持。”金融监管总局资管司表示,运用信托财产独立和财富传承等功能,大力发展资产服务信托,尤其是家族、家庭信托,有效满足人民群众财富管理需求。
金融监管总局资管司表示,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是资管机构和监管部门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对三类机构的行为监管,抓住“适当性管理”这个关键,从“了解客户、了解产品、适当销售”三个维度对资管机构提出要求;同时要加强信息披露管理,产品销售时全面、完整、准确揭示风险,产品存续中及时披露重大信息。
【责任编辑:任想】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