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思想体系,肇始于《黄帝内经》并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发展。孙光荣表示,这一维护人类健康的医学思想和方法,是中华文化的初创、是中国土地上的原创、是中医药学的独创。
“近现代以来,中医药学一直处于‘跟跑’的地位与态势。”孙光荣认为,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把握大局,将“跟跑”改变为“领跑”。其中,治未病、保健康须以初创、原创、独创的先天优势发挥“领跑”的先锋作用。他建议,要通过中医治未病的经典诠释、规范建立、标准制定、临床应用、平台搭建等的传承、融合、创新,“领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孙光荣表示,具体而言,“治未病涵盖四个领域,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中防逆转、瘥后防复发”。他认为,在近现代的中医临床实践中,“既病防变”“病中防逆转”实际上是掌握在“治已病”的中医师手中,尤其是掌握在能“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样的中医高手手中。作为治未病的组织、专家、企业要瞄准标靶,将治未病的方法、方术、方药的研发重点对准“未病先防”“瘥后防复发”,也就是疑难重新疾病的预防和慢病的康养,从而将治未病融入“大健康”之中。
治未病涉及范围广、拓展难度大、质量要求高、成果产出难。“这就需要运筹帷幄,抓住重点,精选‘五主’确立‘五强’。”孙光荣说。
他进一步解释说,“五主”主要为:一是明确主攻方向,集中一点、划清边界;二是组织主体团队;三是确立主要项目,包括政府指向、市场需求、资源储备、投标项目、隐设项目等;四是搭建主导平台;五是筹划主要资金。
“五强”主要为:一是确立治未病的经典诠释和科普强项;二是确立治未病的中医方药研发强项和道地药材的供应基地;三是确立治未病的外治法研发强项;四是确立治未病与文旅、康养结合强项;五是确立治未病的推广应用基层组织强项。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