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是陪着婆妈光顾这家小店的。它离我们小区不远,在一个老旧的待拆迁未开发的城中村里,环视四周都是低矮的平房。店里面的陈设并不新潮、时尚,要不是门口立着一面写有“理发”的标识牌板,真看不出这是一家理发店。店里只有女店主一人,四十多岁的年纪,身穿一身白色工作服,洗剪吹都是她一手招揽。即使顾客很多,她也是有条不紊地给客人理发,面带微笑,热情问候着每一位进店的顾客。
婆妈常年在这家小店理发,一是多年的习惯使然,二是收费不贵,每次10元钱,三年前还是7元,比较贴合老年人日常消费的心理预期,也算得上是小店的老主顾啦。
除了老年人群体,大多数人理发都是首选那些有“托尼老师”“艾伦老师”驻店的发型设计室,虽然价格高得咋舌,心痛的同时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自我安慰:“贵有贵的道理,人家店面环境好、产品质量优、塑型效果佳,还有名师指导设计呢……”,以此来找到内心的消费平衡点。
我是个践行自然美的人,加之听闻过多“科技与狠活儿”的扎心内幕,让我深刻地体悟到健康比外在美更重要。近十年的光景,我很少过度美饰自己的头发,拉烫染发我是颇为排斥的,一年中只有两次去简单修剪一下,仅此而已。
婆妈得知我去理发店简简单单地修剪一次头发,费不了多少工夫,却要花费几十块钱,她是略有些瞠目结舌的,但嘴上并未多说什么。
后来偶然的一次闲聊,我们娘俩说起理发的事儿,婆妈若无其事地说:“蕊儿,你可以去试试我常去的那家小店,人家老板的手艺摆在面儿上,还特别用心,一根头发茬不齐整,也得给修剪妥实喽,收费还实惠,不像有些理发店家漫天要价,高得离谱吆……”
听了此番话,我动了点心思,做了几天的心理建设,决定冒险试一试,到这家小店修剪头发。
我是和闺女一起走进小店的,女店主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扭头看我一眼笑着说:“先坐在排椅上等等,很快就好,你家的小姑娘常和她奶奶来这儿。”闺女听后羞赫地扭头冲我抿嘴笑。
排在我前面的是位中年大哥,十几分钟就完活了,在他扫码付款的间隙,女店主就冲我招手:“过来洗洗头吧。”
我迅速地跟上,躺在洗发椅上闭目养神,一会儿就洗完了,挪步到理发椅上坐定,女店主又给我披上围布。
“你想要怎样剪啊?”她端详着我的头发问。
“稍微修修分叉干枯的发梢,打理得薄一点就行,平日扎个高马尾辫子。”我边说边比划,女店主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开始动手操作起来。
“你这头发发质不错,近几年没烫发染发吧?”她用手轻柔地抚摸着我的头发问。
“是啊,将近七八年没染烫过,一直保持原生态自然生长。”我轻声笑着回答。
“像你这么好的发质很少见啦,现在的人都跟风式地赶时髦,三天两头儿地折腾自己的头发,严重损伤发质,看着都怪可惜的,可当前时兴这个,随大流儿呗……”
从一个以理发为营生的店主口中说出这番话,颠覆了我对他们的固有印象。和以往的理发经历相比,这个女店主有点与众不同。之前到其他潮店里,店员们少不了程序化地说服我办张预付费的会员年卡,不论是烫发染发剪发还是养护头发,价格优惠力度大,使人为之心动,意欲付诸行动。但说实话我的内心是很不接受这种售卡营销方式,如果我愿意我会主动咨询购买,若是不愿意,任他们说得天花乱坠,我也毫不动心,还要花心思婉拒对方,让我感觉好不爽,很平常的一次理发搞得颇感压力,消费体验事与愿违。
在这家小店我很轻松地完成剪发,毫无心理戒备和压力,好感油然而生。回家后我又站在镜子前360°地轮番察看剪发效果,和潮店的“托尼老师”剪得并无二致,花费10元钱能收获这个效果,犹如捡了个大便宜,真是精神焕发啊!
大约半年后我再次去剪头发,女店主如往常一样应接不暇地忙碌,笑容满面地招呼每个人。她正给一位老大爷理发,我在等待的间隙,间或聆听着他们的对话。
“大叔,我给您把脸也顺便刮刮吧,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来一趟挺不容易的。”
“不用不用,平日不大出门,刮不刮都一样,这副老脸也木有人稀罕看,嘿嘿嘿……”
“大叔,您是老主顾了,这次刮脸我不收费,老人家也要捯饬得精神清气些,尽管放宽心吧。”说完顺势把理发椅略微摇平,老大爷向后仰躺着,店主大姐屏气凝神地仔细刮起脸来。彼时一阵微风吹过,夹杂着理发水的清香,盈溢在每个人的心田,这一幕成为小店里一道温馨的风景线。
小店虽小,温情满满。不起眼的理发店不仅服务于周边居民,还蕴含着浓浓的温情和烟火气,为庸常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诸城系市作协会员)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