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3年以来,潍坊诸城市龙都街道通过建强服务队伍、筑牢服务阵地、优化服务项目,着力打造集政策咨询、创业指导、招聘洽谈、中介服务、信息发布等就业创业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微业”,以学府园社区为试点,盘活社区闲置资产资源,改造提升就业创业小站、社区工坊、爱心就业屋等多个功能站室,实现了居民盼望已久的“家门口就业”,推动了社区、居民双增收。
绘好“三张清单”,打通就业信息壁垒。建立完善社区闲置资源清单。扎实推进闲置资产资源排查,让“沉睡资源”成为居民就业创业和社区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全面摸底辖区空置商品房面积、位置、使用方向,形成闲置资产资源清单和社区资源地图,为推进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完善居民求职意向清单。精准采集社区重点未就业群体的基本信息,根据居民个人情况及求职意愿形成居民求职意向清单,做到了人员基本情况、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就业方向“四清”。建立完善企业门店用工需求清单。每周面向辖区用工单位开展用工信息采集,建立动态企业门店用工需求清单,做到用人单位缺工用工情况、技能要求、薪资水平“三清”,根据求职者信息与商户用工需求进行匹配,为商户和有就业需求的居民提供双向服务。
搭建五大平台,厚植就业创业发展沃土。核酸采样小屋转型创业就业小站。将闲置的两排核酸采样小屋改造提升为13个创业就业小站,吸纳餐饮、理发、快递、生鲜超市等便民服务店铺入站经营,在提供就业创业岗位的同时,拓宽了社区集体的收入来源,提高社区商业“便民、利民、惠民”程度,让“小方屋”真正发挥了“大余热”。“线上+线下”启动零工客栈。线上,利用“诸城人力”微信小程序,动态收集更新零工人员和用工主体信息,发布各类灵活就业岗位招聘信息。线下,在社区服务大厅嵌入“零工客栈”版块,由专职工作人员对用人单位的资质、信用、经营等信息严格审核,保障了信息发布真实有效。闲置办公场所打造社区工坊。引进工艺流程简单、上手操作容易的手工加工项目,满足有求职意愿的群体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现实需求,实现就业顾家两不误。社区工坊建成以来,联动服装纺织生产厂家,提供剪线毛、叠衣、钉扣、贴标签等5种加工项目,受益人群达10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1.3万元。流动车改装爱心就业小屋。利用流动车改装3处爱心就业小屋,招收有就业意向、家庭困难的残疾人就近就业,开发了修鞋、修马扎、补车胎、磨剪刀、小家电维修、菜鸟驿站等经营模式,拓展了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让5名残疾人自食其力,切身感受到了社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扶。社区大院蝶变暖心跳蚤市场。定期开展“让爱流转”跳蚤市场,搭建展示交流平台,让居民化身经营摊主,将家中闲置物品摆上集市进行二次销售,促进居民体验创业、尝试就业,营造就业创业的浓厚氛围,推动了居民就业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擘画了和谐幸福社区新画卷。
强化三大保障,推动就业创业常态长效。政策送到“家门口”。打造全方位宣讲矩阵,采用明白纸、LED滚动屏幕、社区宣传栏、单元门口公示栏、人才夜市招聘会等宣传阵地,将就业招聘、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人才补贴等9类就业政策“第一时间”送到群众家门口,变“群众问政策”为“政策追群众”。培训坐上“直通车”。打造“社区微业”技能培训前沿阵地,邀请专业培训教师,提供家政、维修、养老护理、托育、编织、理发、小家电维修、面点制作、电商等“短平快”技能培训及蜡染、剪纸、刺绣等地方传统工艺,推动社区居民向实用技能人才转变。搭建反馈“连心桥”。建立每周走访、社区微业投诉意见箱、社区微业协调会等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并回应社区居民对“微服务”“微就业”“微创业”的期望和诉求,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争议迅速做出反应,实现双方良性互动。
下一步,龙都街道将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学府园社区示范带动作用,深化创新“社区微业”发展模式,深度挖潜、盘活资源、提质增效,持续推进曹家庄、刘家庄、兰家村、岔道口“社区微业”创建工作,全力做好社区居民就业创业的服务员、宣传员、联络员,找准关键点,拿出硬实招,努力为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实现近就业、快就业、稳就业保驾护航。
责编:王菲菲
审签:张 琨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