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苏轼离开密州的那个春节

苏轼离开密州的那个春节

2023-09-05 09:35:51 来源:诸城新闻网

  沧浪无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大概是无数春节题材的诗歌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了。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除夕、元日新旧交替之际,家家户户团圆欢聚,互相致以最美好的祝愿,成为恒久不变的习俗。王安石的这首七言绝句,便生动描绘了一幅千家万户燃放爆竹、张贴春联、合家欢饮、共度春节的热闹场景。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尽享这种节日的欢乐祥和。900多年前的那个春节,一位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大诗人,在千门万户新桃换旧符之际,却奔波在漫天风雪之中,并写下了一首悲天悯人的“恤民诗”,与王安石的“节序诗”表现了完全不同的场景和主题。他,就是王安石先生又爱又恨的政治对头———苏轼苏东坡!
  北宋熙宁七年(1074),苏轼从富庶的杭州奔赴贫瘠的密州任职。任期内,他率吏民灭蝗虫、抗旱灾,捕盗贼、拾弃婴,兴修水利、发展生产,虽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把自己的爱民情怀诠释得淋漓尽致。
  熙宁九年(1076)冬天,苏轼任职期满,调任徐州。离任时,已是春节临近,千家万户忙年之际。此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齐州(今济南)任职,苏轼非常思念,决定绕道前去看望。为防止扰民,除夕前一个清冷的早晨,趁百姓尚未起床,苏轼举家悄悄离开密州州衙,踏上了绕道齐州的赴任之旅。
  齐州在密州西北,需途经潍州、青州等地。中途,突然天降大雪,路滑难行。苏轼赶到潍州时,天色已晚,只得在城南的石佛寺借宿一夜。次日眼见雪过天晴,苏轼趁早启程西行。不料,未到青州,大雪又起,举步维艰。苏轼干脆停下车马,在风雪中煮酒御寒。望着漫天风雪,他思绪万千,一首佳作《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就此诞生: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
  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
  葱昽晓光开,旋转馀花弄。
  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
  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
  鹅毛垂马騣,自怪骑白凤。
  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攲栋。
  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
  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
  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
  苏轼兄弟情深似海,此时已阔别七年,思念之情,远非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能尽述!这次苏轼赶赴齐州,恨不能肋生双翅。对一般人来说,连续两天大雪阻碍了自己的行程,心情该是多么焦灼,不发发牢骚甚至骂几句老天才怪。何况,苏轼本来就是个“一肚子不合时宜”,喜欢写诗发牢骚的人。然而,读罢他的这首“雪中诗”,却完全看不到这样的情绪。
  全诗二十句。前十二句记叙了这两天的经历:昨日行途遇雪,在潍州滞留一夜;今日天晴启程,不料中途再次降雪,自己驻足饮酒赏景,感觉漫天飞雪中,骑的瘦马都变成了白凤凰。后八句笔锋一转,抒发了对密州人民的牵念:这几年密州蝗旱相继,百姓逃荒,农田荒芜,人民生活太苦了;这场春雪虽然来得晚了些,但还来得及种上春小麦;我不应抱怨自己行程艰难,只希望明年农家能够获得丰收。
  诗中何止没有对老天降雪阻碍行程的牢骚,反而有一种乐赏雪景的天真情趣,有一种想到“春麦犹可种”后自然流露的欣喜与希冀,悲天悯人、爱民恤民的感情浸润全诗。
  苏轼在密州期间的很多作品,都表达了他对百姓生产生活的关心。这首诗作,亦是如此。他虽然离开了密州,但心里依然挂念着密州百姓,仍然关心着农民遭受蝗旱灾害的疾苦,哪怕自己承受更多的行役劳苦,也希望瑞雪带来丰年、人民乐享温饱。
  他爱弟弟,但更爱百姓。这就是苏轼,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当我们念叨着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的时候,请不要忘记:900多年前的那个春节,一位叫作苏轼的离任官员,在风雪飘摇之中,还在牵挂着他曾经治下的百姓,还在为密州人民祈愿祝福!
  (诸城市苏轼研究会供稿)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