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小小母亲河

小小母亲河

2023-08-25 09:23:04 来源:诸城新闻网

张群梅


  多年前,读小学的儿子问我,为什么河流多发源于高山?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山上海拔高,只能是它的水流到低处,自然就成了源头啊!
  儿子又问,山上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真被问住了,赶紧查资料:山上的水是天上的云或雪降落地面形成,而云中的水则由海洋,河流等地表上蒸发的空气中得到的,由此形成一个庞大的循环。
  记得当时还给自己和儿子科普了一下:源头的水大都很小,却是细水长流,顺势而下,一路容纳很多小溪,是为源远流长,涓涓细流汇集成河。
  如此,发源于石门马山,贯穿四个乡镇,五十多个村庄,最终在昌城镇小庄家河岔并入潍河的芦河,当属诸城母亲河潍河重要的支流之一。
  子曰:居无不可,为水则优。水乃万物之本生命之源,择水而居自古以来是人们的首选。
  芦河中下游,万亩良田,一马平川,特适宜春耕秋收,历来是诸城的鱼米之乡。老话说庄稼有收无收在于水,河面开阔,蓄水量充足的芦河是沿河村庄田地的依赖,自然也倍受人们的推崇和重视。
  芦河又名芦水,由此,芦河中游的冯家、周吴、徐家、逄家四个芦水村应运而生。
  通过诸城行采风活动,我了解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冯家芦水村没有冯姓,逄家芦水村没有逄姓,原名耿家芦水的周吴芦水村没有耿姓,妥妥的名不副实。就连徐家芦水村,之前也叫做魏家芦水。
  原来,几个村子最初因这几家姓氏的人所建而冠名。时光荏苒,这些人家有的因为族人发达搬去大地方,有的因为生计所迫背井离乡,有的人丁单薄只传承了几代便没于尘烟。而今,只冯、逄两家芦水村还延续了当初的名字,魏家芦水村因徐氏家族远盛于魏氏改为徐家芦水村。耿家则由势均力衡的周吴两家平分秋色,改为周吴芦水村。
  离几家芦水村不远的两个村,因其村后芦河主河道和一条较大支流在此交叉融汇,两河并为一河而得名:大两河村和小两河村。
  芦河下游也就是我的老家昌城镇,源自芦河的话题可就多了去了。
  先说村庄,有东西河崖村,芦河村,更有在诸城号称七沟八岔的一溜儿河岔村。
  位于芦河南岸的东河崖,原名卢家河崖,顾名思义由卢氏族人建村,后因和村西边的西河崖村遥相呼应,又名东河崖村。
  西河崖村原名璩家河崖,河南河北都有土地,人口众多足足九个生产队,是当时相对富庶的大村。1974年诸城遭遇特大洪水,次年,洪水再度来袭,芦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面临巨大威胁。鉴于芦河以北村庄密集,芦河以南紧挨河边只有东西河崖两个村子,经上级部门研究,决定掘开西河崖村东头的坝子往水库南泄洪。
  众多村子保住了,西河崖村却遭受了灭顶之灾。灾后重建迫在眉睫,领导们反复考量之后,拿出紧急方案:将村里好几个生产队的村民迁往河北的邱庄子村,在原村南相距二里路处重新建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那个没有任何机械,只靠人扛肩抬的时代,全公社七十二个自然村都派出精壮劳力,自筹物资,自带干粮,夜以继日你追我赶干劲冲天,在西河崖村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至今,上年纪的村民忆及当年的盛况,都不胜感慨。
  表姨家在西河崖村,我去的比较多,村里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房屋不觉得新奇,吸引我的是临街每一排屋山上,都有一个水泥抹的长方形黑板,上面注明本排房屋由哪几个村子援建。之后很多年,西河崖村都叫做新河崖村,至于从何时起又恢复成西河崖村,就不得而知了。
  矗立于芦河北岸的泸河集团公司,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全国驰名商标,省内名牌,是昌城镇元老级别的大企业,不但为本土的父老乡亲提供许多工作岗位,还吸引全国各地优秀人才纷纷加入。
  由泸河轮胎厂往南不远处左拐是一条康庄大道,车水马龙,四通八达,道路两边都是新兴工厂,大家习惯称之为工业大道,其实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芦河大道。
  芦河的故事很多很多……
  老子的道德经有句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芦河,正是具备这样品质的一条河流,籍籍无名,却总是默默付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水思源,芦河,就是滋养我们的一条小小母亲河!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