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诸城揽胜十二题 王德信

诸城揽胜十二题 王德信

2023-08-21 09:40:34 来源:
    星耀超然    冯刚摄

  超然台
  诸城著名胜景超然台,为苏轼知密州时所建,盖因苏轼鼎鼎大名响彻神州,故此台亦驰名中外。该台原为西北城墙之上一土台,苏轼修葺复加栋宇亭阁,作为登眺之所,即刻大放异彩。苏轼弟苏辙闻之极喜,欣欣然为之取名“超然台”,寓意超然物外。苏轼对此台亦十分喜爱,亲作一篇散文《超然台记》,以此抒发其爱台之情,权作记载。政务之余,苏轼常登超然台,或远眺四周景致凭今吊古,或邀朋约友饮酒舒展胸臆,或挥毫泼墨妙笔绘丹青;或抚琴唱和作诗填词抒发情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即是在此台上一气呵成之作,可谓千古绝唱。近千年来吟诵明月之作无一能与之比肩。由此论,苏轼堪为文坛巨擘、词林大才。脍炙人口之《望江南》词亦是在此台上写成:“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苏轼生花之妙笔,把诸城描绘成一个春光明媚景色诱人的美妙世界。岁月流逝,世事沧海,历经几朝代,后至日伪时期,超然台被严重毁坏,致遗迹仅存,实乃令人惋惜,伤哉痛哉。感念煌煌盛世,今诸城市人民政府重修超然台,斯座天下名台又屹立诸城,愈加焕发风采。中外游人,慕名纷至沓来,凭吊拜谒苏公,追思缅怀。九百年前苏子月,今日又照超然台。西风飒飒,丹桂飘香,菊花盛开。八月十五中秋夜,登临超然台,望碧空一轮皓皓明月,忆苏轼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之豪爽豪放豪迈气派,定会心潮澎湃,万千感慨!
  卢敖洞
  卢山原名故山,坊间相传因秦人卢敖隐遁此山而更名。卢山山势不高,却怪石嶙峋,陡峭有奇峰。山前有一石洞,名谓“卢山洞”,洞口上方刻有北宋宣和三年赵周宾题写之“卢山洞”三大字,笔锋苍劲,是为洞名。洞中有诸多宋人刻词,皆把卢敖赞颂。洞中央置有卢敖像,形像逼真,栩栩如生。出洞西行,至卢山西峰,有一阔阔巨石平台,台为椭方形,名曰”饮酒台”,相传因卢敖常于此台上饮酒而得名。先前卢山之阳亦曾有兴国寺卢山寺等寺院,寺内石塔林立于群山环抱之中,景色秀丽,环境幽静,皆为诸城重要名胜!卢敖原为秦始皇之博士,身居咸阳城,其缘何来到山东诸城?此事坊间有两种版本佐证:一说卢敖秉性耿直,常于人前或暗下议论秦始皇暴政,秦始皇闻之大怒降其罪欲斩之。卢敖闻讯逃离咸阳城,隐匿于山东琅琊郡故山,从此脱离险境。又一说卢敖于东海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仙药,曾夸下海口而终不得,惧怕秦始皇降罪而不敢再回咸阳城,只得隐居山东故山一山洞内,过着伏蛰野居生活,以此了却残生。上述二则传说,因年代相当久远,的确无法真实考证定性!虽说是时光如流水匆匆,但两千二百多年的漫漫岁月,也算是不短的历程!卢敖隐遁卢山的故事,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迄今仍是风靡龙乡诸城!
  齐长城
  齐长城,为古战国中期齐国人为防楚国入侵而筑建,西起平邑县黄河崖之防门,东至胶南市大珠山,全长千余里,一路跨过河流平原,越过丘岭高山,像一条巨龙蜿蜿蜒蜒,向东伸展,直插到黄海边。齐长城在诸城境内一段长约六十里,曲折蜿蜒于市境南部诸山之巅,远望如带,近看似岭,高低绵亘,颇为壮观!在诸城之齐长城西至与五莲县毗连之马耳山,沿南部诸山之分水岭逶迤向东,由台家沟南岭入胶南。历经两千五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其原貌已不可复见,但遗迹犹存,时有城基显现!诸多地段上,残址凸出地面一米左右,宽约八至十米,城基多以块石垒砌而建,亦有部分烧制土砖。基上部则就地取材,以沙土夯筑,部分地段夯土层次分明,清晰可见!每遇沟壑则以巨石构筑,观其貌,可见当时工程之艰巨艰难。齐长城修筑之目的始为战争而建,以防御外敌侵犯!战国时期乃“春秋无义战”的连绵与延续,各诸侯国之间大欺小、强欺弱,战争极为颇繁!相互吞并,杀戮不断。当时齐国虽强,但雄踞南方之楚国却对其虎视眈眈。齐为防楚而加强戒备,故不惜消耗巨大的人力财力修筑长城,却致使全国的老百姓遭受了莫大的苦难。想这齐长城,高度起码六七米甚至十米以上,每修一米修一里,要用多少块石?要用多少土砖?要用多少沙土?要流多少血汗?若是没有战争,也就不会劳民伤财干这浩大工程,也就不会有这千余里的长城隘关。站在齐长城遗迹上,望着伏匐在地又残垣乱石的漫漫齐长城,禁不住浮想联翩!
  韩信坝
  韩信坝古遗址,位于城北二十五公里处古县村东侧之潍河上,古因两岸有夹水对峙海拔不足二百米的小岭,河水陡然变窄,遂形成一咽喉地带要冲,潍水流经此处时水流湍急,水声轰鸣。河水穿过河谷后复变宽,旋即出于波平浪静!昔汉将韩信与楚将龙且夹潍水之鏖战,即发生于此地。斯一役悲壮惨烈,华夏闻名。史载汉高祖三年,奉汉王刘邦之命,韩信统兵灭赵后,挥师东征。乘齐王田广不备之际,闪电般攻破齐都临淄城。田广仓皇逃到潍河东岸之高密,派使臣火速向项羽求援救命。项羽急命大将龙且率二十万大军赶赴高密救齐王,军队日夜兼程。龙且军队到后与韩信大军隔潍水列阵对峙,双方皆杀气腾腾。韩信暗令军士用万条布囊装满沙土,乘夜在潍河上游河谷窄处屯袋截流待命,然后派军队下河与龙且作战,诱敌深入囊计中。龙且不知是计,亲率大军渡河追击汉兵。韩信趁楚军争相渡河之机,急令军士掘坝放水,霎那间,急流漫卷,波涛汹涌。楚军被淹死大半,时汉军伏兵四起奋力追杀过河之楚军,楚军阵角大乱,一片哭喊求饶声。龙且狼狈奔逃,被汉军追杀丧命。齐王田广逃至城阳,亦被汉军俘获入囚笼。至此,齐地全部归汉纳入大汉版图中!如今,在楚汉鏖战地韩信坝遗址上,已建起一座拦河坝水电站,拦截浩浩汤汤之潍水,灌溉两岸农田,造福一方百姓。时光不舍昼夜,四季交替变更。虽然暗淡了刀光剑影,虽远去了鼓角铮鸣,虽然此事己过去两千二百多年,但韩信壅潍水淹楚军大获全胜的辉煌战例,并未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他那股指挥千军万马所向披靡的将帅英雄豪气,至今依然在人世间驰骋纵横!
  雩泉亭
  常山位于城南,离城不足十公里,路程不算太远。其山原名卧虎山,昔人们在此山祈雨常常十分灵验,故更名为常山。常山东北端山涧中有一古泉,泉水很旺,清冽滑甘,且常年不涸不干。逢夏盛水期则满溢成流,泉水潺潺。顺涧而下,流向北端,此泉为扶淇河一条发源支流,山中之渗水细流亦常年不断。北宋熙宁八年苏轼主密州时,诸城遇大旱,赤日炎炎,禾木枯卷。苏轼心如火焚,别无他法施救,只得求于苍天。苏轼率邑人亲临常山,在古泉边置香案,焚纸钱,祈祷天。心灵虔诚,每每祈雨甚是灵验,天降甘霖润万物,密州百姓度过了旱灾年。因古代祷天祈雨皆称之“雩””苏轼即为常山古泉取名“雩泉”差人遂凿石为井,并建亭于其上面,取名“雩泉亭”以示为祈雨纪念。苏轼对雩泉十分爱慕,专门作《密州常山雩泉记》一篇,以颂古泉。时光短暂,不觉已过两年,苏轼离任密州时再登临常山,又写下《留别雩泉》诗篇,由此可见苏轼对雩泉之爱,堪为依依恋恋!苏轼在密州太守任上的时间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豪放瑰丽的词章诗篇,可谓达创作之峰巅。世道沧桑,不可预见。后雩泉亭被毁,幸雩泉尚在,安安然然。光阴荏苒,不觉已过九百余年,今诸城市人民政府重修常山雩泉亭,让泉亭旧貌重现。八方游人,登临常山观雩泉,心头更涌起对苏轼的无限怀念。站在雩泉边,思绪如涌泉,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不如意,一腔治国鸿鹄大志终老未能施展。岁月虽已过九百年,但怀苏的殷殷之情依然不减,绵绵不断,直至永远!
  斗鸡台
  斗鸡台,座落在石桥子镇都吉台村东南角,据传为春秋时鲁国季氏与郈氏斗鸡之处,现土台犹存,远近闻名。溯源都吉台村其地出处,已有近三千年历史过程。该村在原始社会末期即为一氏族部落居住地,曾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为佐证。春秋时即有人居于斯,汉代设为平昌古城。关于斗鸡,据考乃一项具有悠久历史之娱乐活动,始于春秋之初,属王公贵族们游玩取乐的游戏一种。斗鸡需选择纯种血统窝份之鸡,其生性好斗,异常凶猛,至死不屈,直至格斗到丧命方停。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载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大夫季孙如意与鲁大夫郈昭伯在此斗鸡,观者万众。为取胜,各自均在斗鸡前做手脚舞弊,季氏将芥末面洒在鸡翅上,意欲辣坏郈氏之鸡眼而取胜。而郈氏图谋更狠,暗下在鸡爪上绑缚锋利铜钩,意用利爪斗赢。争斗结果,郈氏鸡大获全胜,季氏鸡惨败丧命。季氏甚为恼火,侵入郈氏之宫地欲自缢,以死抗争。郈氏即联合臧氏至鲁昭公处告季氏,昭公应允遂兴师讨伐季氏,决一雌雄!季氏闻之怒气大动,遂联合叔孙孟孙,三家组成联盟,共同讨伐鲁昭公。鲁昭公大败而失国逃亡,无踪无影。郈氏亦被孟氏擒杀,断其性命。血腥屠戳过后,一切归于平静。一次斗鸡游戏,引发一场战争,说来荒唐荒谬,悲剧的确发生。都说玩物丧志,季氏郈氏之游戏,不但丧失家园土地,亦连累许多无辜者跟着白白搭上性命。关于季郈斗鸡台,郦道元《水经注》亦记载分明:浯水经平昌城北,城之东有台,名为斗鸡台。现今之都吉台村,缘因斗鸡台而为村名,后人因“斗鸡台”不雅,遂取其谐音改为“都吉台”,至今一直沿用。村东南之土台,亦被列入保护之古迹名胜!
  梁祝冢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可谓流传广而久远,诸城梁祝故事有真地名,真村名,更有真人物,真情节。梁祝冢在现今石桥子镇里丈村渠河北岸,离渠河不远。该墓为一座宽漫不高的大土包冢,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之坟就座落在大土冢上面。坟包东西向并列,形如相偎相依恋。当地人皆说坟包里埋着梁祝二人的遗骸,具体葬于何年代不详,大致是唐朝,距今已有千余年。从梁祝冢向北不远,即是今安丘市官庄镇马家庄子村,就是当年祝英台其准丈夫马文才之村庄地盘。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籍贯,均在梁祝冢不远的东南和西南。梁山伯之家乡,即今相州镇梁山屯村,此为梁山伯出生地之故土故园。梁山屯村北有一土岭名为小梁山,上面有塾堂旧址,遗迹至今尚存,大门石墩及书房、寝室清晰可辩。在此学堂里,梁山伯结识了祝英台,两人兄弟相称,感情笃深,一晃过去三年,直到学业完成方下山。祝英台之家乡在梁山屯西南,即今石桥子镇祝家楼村,此为祝英台出生地之故园。祝英台为该村祝员外之女,因员外膝下无子,故对英台甚是娇惯。祝英台欲进塾堂上学,祝员外初不允,禁不住英台苦苦请求,于是同意英台女扮男装求学去了小梁山,在此结识了梁山伯,此后二人演绎了一段感天动地的生死恋。再就是“十八里相送”的故事,也有真实地点。即今石桥子镇东北的小石桥,此桥至今犹存,乃一座不大的拱桥,多年的行人车辆将石桥面磨成了滑溜的光面。此桥距小梁山恰好十八里整,在这小石桥上,祝英台面对相处三年之梁兄,内心万分爱恋。并言称为自家小九妹作媒许配山伯,叮嘱早日到祝家提亲,方依依惜别,各自回家园。后祝英台被父逼嫁马家,又闻梁山伯已殉情而死,葬于里丈村河北岸。于是,整日泪水洗面,又绝食三日,且在嫁妆一事上百般纠缠,故意将婚期拖延。直至上轿时又提出必须在里丈河北岸落轿一次,以对梁兄亡灵祭奠悼念。由是上演了一场撞碑而亡的惨烈悲剧,从而了却了英台对山伯痛骨剜心般的思念。梁祝二人早已化作了尘埃,但其深深相爱的感人故事,却至今一直在诸城民间广为流传!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舜帝庙
  舜为中国古代五帝之一,乃父系氏族社会晚期部落联盟首领!史传其仁义孝道,温良谦让,终因名声远播被四岳推举,辅尧摄政。虞舜忠于职守,深得民心,后尧王禅帝位于舜,让其为帝施政。溯源舜出生地,乃今诸城诸冯。诸冯村位于市城北十五华里处之潍河西岸,斯一带土地肥沃,物产亦丰,自远古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散落其地域中。尤以原始社会晚期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最盛。其堆积层厚,内涵丰富,具有明显地方特点,其遗址分布与形成,就时间而言,皆与舜活动范围和时间相符,均为佐证。原舜帝庙在诸冯村北犁山脚下,明代迁于诸冯村东南潍河岸边,依河而建的大殿坐落在高台之上,为砖墙瓦顶,雕梁画栋,气势恢弘。明清时期,当地官府曾多次对舜帝庙进行修缮,维护事宜从未断停。一九三七年,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曾至此拜谒舜帝,对舜庙进行维修,并赠书匾“允执厥中”。一九四七年,舜庙被改为学校使用。一九七四年初秋特大洪水后,诸冯村西移,舜庙亦罹难被毁,庙内原有石碑亦失于沉泥之中。今在原址上重建舜帝庙,作为大舜苑之核心主体工程。此处地势高而平坦,整个建筑庄严肃穆,使人望而顿生敬仰之情。殿堂内舜帝像折射出舜帝深沉而睿智,文理而光明,和祥而恭敬。两侧依然是后稷、皋陶、伯夷、契四大首领塑像,为舜帝伴陪侍奉。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舜帝诞辰日,都在此举行祭拜舜帝活动,年年如此,十分隆重。都曰天下文明皆始于舜,此言甚诚。虞舜堪为中华文明之始祖,在漫漫的四千多年里,其圣德如灯塔一样,始终照耀着后世的路程,让后人们一如既往地前行!
  古栗园
  用古板栗树辟为森林公园,在中国并不多见。而在诸城市昌城镇,却有一座名副其实的古板栗森林公园。南北长达十五公里,总面积阔阔两万三千五百余亩,乃一处集森林景观、地貌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富有地方特色之大型森林公园!古栗园内现尚存明清古树三千六百余棵,树干粗糙斑驳,树枝曲曲弯弯伸展,周身均透着历经风雨沧桑之感。内有一棵最古老栗树名为“祖孙树”,为明代所植,树龄已达四百余年。亦有老歪脖树、凤凰树、玉龙树、半亩园、九分地等古栗树,均因其形似或形体大而被人们冠以其美名,以此表达了栗农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殷切的祝愿。栗园内地貌有别,景致各有特点。有的地块百草葱茏,草本木本植物遍地,种类繁繁。亦有地块大栗树蔽日遮天,树下寸草不生,只有软软柔和的细沙,人踩上去暄暄如海绵。据考园内有野生动物一百多种,可谓兽的王国,鸟的乐园。园中各种鸟或栖或飞,或集或散,鸣啾声声,悠扬婉啭。望绿树掩映的护栗小红房子和看瓜园屋,隐于林中,简直如入童话世界一般。此情此景,恰如世外桃源,别有洞天。史载西汉初昌城设县,刘氏王公大兴土木建造了昌王城,立于潍河东岸,由此,此处便成了昌王狩猎的天然林园。至明代,潍河东岸垦植板栗,渐成栗林园。清乾隆年间,栗园已达数千亩,为宰相刘墉、诸城首富王家巴山王氏共有,各自把控掌管。斗转星移,换了人间。昔日的栗园主人早已随着历史的脚步走远,一去不复返。今登临巴山之巅,举目向南眺望,一幅美景画卷即现眼前,万亩栗园,林海涛涛,气象万千。观之如临仙境,令人心旷神怡飘飘宛若神仙。步入古栗园,放眼浏览,观园内古栗风光,兴致盎然,陶醉其中,定会乐不思归流连忘返!
  公冶长墓
  公冶长墓在今贾悦镇西北近贤村,过去村名亦叫公冶场,大墓在村东北方向,紧挨着村庄,大墓里,掩埋着孔子女婚公冶长。此地,亦是公治长之故乡。公冶长为孔子得意门生,名列七十二贤第二十位,曾寄读与教于“山隅书院”,居住在城顶山上。公治长隐居深山禅院,专心传道授业,且博才多学,心胸宽广。因德才兼备,深得孔子赏识,视其为杏坛治学榜样。相传公冶长懂鸟语,后亦因鸟语被人诬陷入狱进牢房。其时孔子出于对诸侯政治之不满,又因公冶长身陷囹圄而痛惜,毅然决然将自己女儿嫁给仍在狱中的公治长,以此表示对诸侯之抗议,亦表达了对公治长之爱戴情肠。公治长一生勤奋治学,从不涉猎仕途官场,曾多次婉拒鲁君请其为官之邀,而是继承孔子遗志,矢志不渝耕耘于杏坛而不改老本行。历朝各代君王,皆视公冶长为杏坛楷模榜样。唐玄宗李隆基将其封为“莒伯”,以示褒奖。北宋真宗皇帝又将其晋为高密侯,下诏表彰。据史料载公冶长墓原在村西北锡山,因明王朝在此山开采锡矿,故将公冶长墓迁于山下公冶场,置村东北,重新下葬。有的人故去了,其名字随着时光而消亡。有的人故去了,名字却被人们一代代铭记着,万古留芳。岁月虽然过去了两千五百多年,公冶长的名字,至今仍是响响亮亮,世人皆耳熟能详。前几年,公冶长后裔汇聚协商,将其大墓重整饬,并立碑碣牌坊,使其更加庄严大气,以供全国文人墨客凭吊祭拜,八方游客游览观光!
  沧浪湾
  沧湾是诸城一处颇具名气的景点,位于市中心广场以南。古时名曰“沧浪湾”,今简称为“沧湾”。沧湾之处因地势较低,南城之雨水大都汇流于此,湾中之水经过沉淀,慢慢澄清,即成一湾碧水,清澈湛蓝。古人对清色之水称之为沧浪,谓“沧浪之水”,晋代陆机《塘上行》诗中有“发藻玉台下,垂影沧浪泉”之句,邑人依此引申,将沧湾取名为“沧浪湾”。沧浪湾之名来历非凡,有据可查可追溯其源,沧浪湾的形成,其历史可谓久远。其详细形成之因,大致与筑城池有关。汉代时诸城称东武,古城址在今古城子岭上面,东汉建初五年迁于岭下西端,遂建南城垣,北魏永安二年又复建北城垣。两次建城皆需大量用土,土则就地取之,大都取于沧湾处,由是便成低洼地带,水往低处流,雨多积水渐成湾。由此论,沧湾乃形成于汉魏之间,有着漫长之历史,距今己有二千多年!有湾有水即成景点。后来沧湾慢慢成了人们观景游览的好去处,闲暇里邑人常汇聚其间,观水垂钓消遣。明代县人臧尔令曾在沧湾上修建“漾月亭”使沧湾如锦上添花。景色更妍更壮观!沧湾景美,自然成为文人墨客雅士的荟萃之处,相传清乾隆重臣窦光鼐年少时曾就读于沧湾崖畔,嫌湾内青蛙鼓噪甚烦,令其息声不得鸣叫,从此湾中蛙声消匿不再叫唤。此故事则是虚传或杜撰,并无科学依据无典籍查点,沧湾青蛙不鸣实则是城内各处之水汇聚沧湾,水中含碱成分太高,导致青蛙鸣囊损伤失声不能鸣而已,与窦光鼐无丁点关联。从清至民国期间,沧湾内遍植荷花,碧叶青翠,花香四溢,年年岁岁,游人不断。如今,沧湾重新修建,西岸置栏杆,南岸垒假山,九曲回桥直通水中“漾月亭”,可供游人登亭观瞻。碧水波光,水中鱼跃嬉戏,景色妍丽,岸边垂柳依依拂水面!沧湾东岸已辟为公园,绿树荫荫,郁郁葱茏,鸟儿枝头鸣啾叫唤,己成为市民游乐的一大景点!
  庙山
  庙山,在枳沟镇东南,离镇驻地不远。庙山原名石屋山,海拔一百三十余米,既无叠嶂亦无峰峦,但其名气传得很远。《水经注》载:石屋山北,诸也。诸,即古时城廓诸邑,城池在石屋山以北,诸字作为地名在此出现,最早始见于《春秋》,距今已逾二千五百余年!而山名则在“诸”字以前,可见石屋山之名字年代已相当久远。再如鲁庄公二十九年冬,鲁国曾在石屋山北建城池,取名诸邑,诸邑后于西汉初年置诸县,为隋开皇十八年东武改为诸城县名之依据,是为地名之根源。石屋山,伴随着诸城走过了近二千七百年的沧桑岁月,其历程堪为长长漫漫。石屋山上有一石洞,至明代时被邑人乡贤命名为“桃花洞”,又因洞前建有寺庙,故将石屋山改名为“庙山”。文以山丽,山以文传。庙山因其景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文人名士前来观光游览。庙山名胜“桃花洞”之名,亦是文人们依陶渊明《桃花源记》意境而命名,洞名为诸城名士张侗题写,字体道劲大气傲然。桃花洞北崖之上,建有“百子殿”和“冰雹殿”及寺庙,景色宜人,胜景繁繁。可谓山泉环绕,桃李点缀,茂林修竹,花香卉妍。其时,诸城文人张侗、李澄中、丁耀亢、徐田、青州画家杨水心等常来此赋诗作画,以文会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词篇和精美画卷。历史的发展轨迹总是不平坦,曲曲弯弯又坎坎,后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之因素,庙山桃花洞和寺庙等其他建筑设施遭破坏,几百年之人文古迹荡然消散,仅剩下一古老石洞和一些断碑残砖。虽如此,庙山并没有沉寂名匿,因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沉淀,使其遂成为当地和周边地区人们心中的精神寄托,由是衍生了庙山庙会这一大人文景观亮点。史载庙山庙会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迄今已有四百余年。每年一度的庙山庙会,从古延续至今,尽管风雨沧桑世事多变幻,却依然兴盛从未间断。每逢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庙山四周的男女老孺纷至沓来,走进庙山,或游山踏青,或焚香饮酒,或听歌看戏。人们怀着虔诚的心情,祈福求财盼平安,场景十分壮观!
  (作者系诸城市文艺创作室原主任)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岳娜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