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勋红
卢河流经于石门村,石门村因早年村人在村东头的寨墙上安一石门而得名。石门村自清至民国时期,就有石门练辖143村,至南海边。之后的第十九区、石门区、石门公社、石门乡都是其政府所在地,直至2001年3月撤乡并镇为止,现属桃园区石门村。石门村地势东、西两头高,中间低,呈盆地状态。村庄周围五公里内,有障日山、竹山、卢山、黄牛山、马山和垒石山六山环绕。障日山、马山都是卢河的源头,河水清澈,流经石门水库,后流入卢河。
石门村最有名的当属水库。
石门村西的水库是诸城东南部最大的水库。库容能达到一千多万立方米,气势磅礴。水库东南面是山,北侧是东西长两公里的梯形大坝,大坝南北两侧均用条石砌成,坝上建同样长度的防浪堤,坝中段和西侧建有两处水闸,所有建材,全是青石和水泥。坝顶是宽畅的柏油路,水库的西侧是水库管理局,崭新整洁的楼房和凉亭给水库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石门水库于1959年兴建,1960年建成。那么大一个水库,全是村民们用铁锨、撅头把土、沙、石头挖出来,再用小推车推出去,用夯唱着整齐的号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把土挤压结实垒成的水库坝。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什么机械,就仅靠着双手和双脚硬把水库建成的,水库是这里的人们用汗水建筑而成的一座丰碑。
我们走访了村里一位八十岁左右的老人,他说他十五六岁就去长备连了(常年打水库或者建桥的叫长备连)。那时是用小推车,中间有车梁,两边是用木条编成的长箩筐,车把上拴一条搭在肩上的车磐,推车时要用双手和搭在肩上的车磐同时用力。老人说那时为了多赚点纸签,不但把车筐里装得满满的,还把两车筐中间的车架上再装上一些大土块,如同加了个副兜。那时好多小伙子、小姑娘小小年纪就都练成了推车的一把好手。水库是附近好几个公社的人一起建的,那时交通不便,路途远的,就被安排在附近村里的农户家里居住,统一吃食堂,中午在工地用餐。老人说,那时候的人朴实、热情,能干,一家户里安排好几个人居住,好多人因此成了朋友或者成了夫妻。老人笑嘻嘻地说,那时的小推车不但是媒人,还是婚车呢。老人说起那个时代的事情时,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说那时不知愁不知忧的,大家都欢声笑语只知道干活,现在想起来也觉得非常开心。
欣赏着碧绿、幽静的水面,想起老人讲述建水库的经历,眼前仿佛出现了彩旗飘飘、歌声嘹亮、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数不清的男男女女推着小推车,你追我赶,汗流满面,欢声笑语不断。“水库南面是个小岛子吗?”“不是,那是座小山,山的上面望见的那个村就是刘家沟村。”朋友的对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顺其望去:白墙红瓦的村庄明显可见,山下几只水鸭悠闲地玩耍,身后荡起一圈圈波纹,数不清的鸟儿欢快地鸣叫着。望着景色优美的画面,不禁感叹那一代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那一代人背井离乡,用无数的辛勤汗水,用钢铁般的毅力成就了今天的水库。
水库像一面大镜子,又像一颗蓝宝石镶嵌在大地上。山拥着水,水抱着山,阳光一照,水面上映出了青山、绿树、蓝天、白云的倒影,宛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水库景色优美,水清鱼肥,垂钓者络绎不绝,来观光旅游的人也很多。水库主要是用于防洪、灌溉、养殖,水清质优,还是诸城整个东南乡自来水的供应地。
石门村东的初中是桃园区唯一的初中学校,大约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7734.12平方米。石门初中始建于1981年,这所典型的山区学校已经在石门这片山区热土上坚守了40年之久,是迁址前全诸城市办学条件较薄弱的初中学校。得益于2018年9月份桃园片区的成立,桃园片区成立以来,在诸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石门初级中学的发展终于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契机,新校园从2020年投入建设,于2021年8月份整体竣工,2022年全体桃园初中师生在新学期搬进了崭新的校园。
农历初一、初六是石门大集。以前交通不便,人们的生活用品全部来源于大集,市场非常热闹,赶集的人一拨接一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汇聚成了充满温馨与热闹的大集味道。如今交通便利,超市里生活用品买卖方便,集市上萧条了很多,但无论是干鲜果品还是生熟荤腥,品类丰富的农家特产,带着农家才有的爽朗和热情。商贩们热情招揽着经过的客人,依旧充满着十足热烈的农村大集气息。
石门村可谓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浓郁的山水田园,风光无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人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繁衍生息着。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