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小区附近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路,名曰“文化路”。文化路上有一个“T”字形路口,该路口北起文化路中段,南至南环路,以“T”字形路口为中心,半径两百米左右的范围内约定俗成地自兴成为一个便民市场。这个便民市场规模并不大,但地理位置好,周边都是居民聚集区,交通四通八达,人们购买菜蔬食物,十分便利。
寒来暑往,时令变换,便民市场每天的开张从早市拉开序幕,早市唤醒了熟睡的小城一隅,各个摊点次第营业,开启市井生活一天的喧嚣与热闹。
早市上最先开始忙碌的是卖早餐和地摊上卖菜的,早餐店主不到五点就开始准备,一切井然有序地进行。早餐点有各种杂粮粥、豆浆、油条、馄饨、小笼包……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在清新的空气中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买主口头点餐,店主双手麻利地取餐、装袋,整个流程一气呵成。买主要么带走,要么直接坐在长形小餐桌旁边的马扎上就餐,边吃边欣赏着周边光景,吃饱喝足后,取纸巾一抹嘴,起身匆匆离开,奔赴自己的目的地。步履匆匆的早班族和赶着上早读课的高中生们会顺道走过这里,在早点摊前买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匆匆离去。
卖菜的摊主各自忙碌,在自己的地盘摆开阵势,他们直接在地上铺上一条尼龙袋子,又或是放一张折叠式铁网床,把青菜最好的品相展露出来,吸引顾客的眼球。他们价格实惠公道,足斤足两,深得附近居民的认可和信赖。人们走走停停,用心地选择满意的食材,眨眼工夫,空阔的市场已是人头攒动。
卖菜的摊主大都是乡下的菜农,也有少数是自家种的存余多了,索性带来这儿卖,不指望能卖多少钱,差不多就成交,省心又省时。他们身穿简便的服饰,脸露淳朴的笑容,话语中透着满满的热情。农妇们把自家种的葱、姜、蒜、瓜果,像宝贝似地摆好,没有顾客的时候,趁机低头把菜的枯叶整理干净,一把一把码齐放好。顾客走近时,他们热情招呼,推销售卖自家的菜。这些刚从菜地里收来的新鲜菜,隐隐带着一股泥土的味道,菜叶看着油光闪亮、鲜嫩水灵,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勃勃朝气,即使不买也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六点左右,东方朝阳高高升起,菜市上已经是人声鼎沸,人来人往了。听着各种吆喝声、询价声、讨价还价声还有相邻摊主的畅谈说笑声,穿梭在人群里,嘈杂的叫喊声从耳畔随风飘过,仿佛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和期盼。
文化路的中心道路两边,北边都是临街商铺,南边清一色是便民市场的固定摊铺,由东往西有:包子铺、粮油店、面食店、烧烤店、炸货熟食店、土产品日用品、豆制品、海鲜水产品、肉店、活禽宰杀店等;由北往南有:五谷杂粮加工点、煎饼铺、炒货干果、零散商贩的蔬菜水果、南瓜蛋糕加工等,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精神矍铄的老人手拿一个布兜,或者拉一个便携式拉杆车,在每一个摊位前询问、比较、选择,精挑细选着最新鲜的蔬菜,不慌不忙的样子,在消磨时间的同时买到称心的东西,真是不亦乐乎。
电动车修理摊的老板,利索地敲打检修着各种零部件,不忘和车主闲聊侃大山,这并不妨碍他的维修速度和质量,一会儿功夫就修整如新,好一个手艺人。
水果摊上,各地水果汇聚在一起,犹如一场名副其实的“鲜果盛会”,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蓝色的蓝莓,绿色的西瓜,橙色的沃柑,紫色的葡萄,玫红色的火龙果……五彩缤纷迷人眼,不仅摆放得整齐有型,还按色系分类,极具艺术感。瓜果的甜香味充斥着鼻腔,让行色匆匆的人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便民市场犹如一只永不停歇的陀螺,一刻不停地旋转。早市过了之后,依然陆陆续续有顾客光临,它用自己的热情和活力服务着每个人。
市场上从来不乏闲走闲逛的人,他们迈着散漫的步子,东瞧瞧,西瞅瞅,遇上熟悉的摊主就笑着打声招呼,碰到相熟的人就停步寒暄几句,看到夺人眼球的就探探价格,不中意的也不妄加评论。他们悠闲自在,从容平和,反正自己有的是时间,来便民市场逛一逛也是最充实的消遣。
傍晚赶上下班高峰期,车水马龙的街道,摩肩接踵的行人,走进熙熙攘攘的便民市场,选上几样家人爱吃的食材,在落日余晖中走在回家的路上,憧憬着今晚的美食佳肴,步履匆匆中尽是满怀的喜悦和期待。
便民市场虽不大,服务便捷千万家,面米油盐酱醋茶,出门采购首选它。文化路便民市场不仅丰盛了各家餐桌,还慰藉了我们身处闹市中那颗浮躁的心,让我们在繁冗琐碎的市井生活中感受别样的纯粹与淡淡烟火气。
(作者系市作协会员)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