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到了,我虽然已到花甲之年,但仍忘不了已经去世二十多年的母亲。
1995年腊月二十八,是我终生铭记的日子。那天晚上,66岁的老母亲因患脑溢血病,仅几个小时就走了。母亲走得那么匆忙,没有来得及和我们说一句话;走得那么安祥,仿佛没有一丝痛苦,却把深深的遗憾留给了我们。
母亲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八年了,这些年中,多少次,我想静下心来用笔为母亲给予的爱回报一点拳拳之心。但每每想到母亲,未曾下笔,那种刺痛,让我无法平静,眼睛模糊了,思绪混乱了,泪水湿透了眼睛,湿透了心灵。
今天,我终于鼓起了勇气,写上一段追忆的话语,纪念和缅怀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母亲,是个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却不后悔的人。三十年代初,母亲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过着幸福快乐,衣食无忧的日子。与父亲结婚是建国初期,可谓是郎才女貌,令人羡慕的一对。
婚后第二年就有了我,大龄得子的父亲,欣喜若狂。为了我的健康成长,母亲辞了职,当起了家庭主妇。这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举措啊!
然而,世事难料,六十年代初,国家号召不准在城里吃闲饭,我家便成了回乡户。面对如此大的变故,母亲也是有苦难言,只能淡然处之。日子却一落千丈。
母亲,是个经历过许多坎坷和磨难,不畏艰难的人。回到家乡后,人生地不熟,不仅爷爷等亲属无法依靠,社会上也不受人待见,好像我们这一家是吃白饭的。
父亲在外地机关工作,看似风光无限,并没有给家庭增光添彩。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既要照看一帮儿女,又要去生产队干活挣工分,母亲对待劳动,从来不拈轻怕重。
我们一家四口,住在爷爷家一间几平方米的南屋里,冬天冷夏天热,吃喝拉撒很不方便。真正最为艰难的是,春秋季节生产队分东西的时候,母亲常常累得喘不过气来。分地瓜时,还没等全部运回家,就出现被人偷了,甚至抢了的情况。秋季,往家扛高粱秆、玉米秆也是难事,全靠母亲肩挑背驮往家运。有一次,天色已晚,路过一村子时,突然出现一条狗,跟在我身后汪汪狂叫,吓得我哇哇大哭,母亲见状立刻扑向我,娘俩抱头哭作一团,那场景很是凄凉,至今难忘。
母亲,是个见识远大,重视儿女教育的人。在那个吃穿都愁的年代,父母把我们兄弟姊妹五个全部送到学校接受了义务教育,其中四个还完成了高中学业。那时候,读高中需自带干粮、咸菜,所谓的干粮,其实就是地瓜干煎饼。俗话说得好,煎饼好吃摊时难。那时候母亲摊煎饼,烧的是树叶或麦秧,低矮的屋子里,浓烟弥漫,烟熏火燎,母亲汗流浃背默默地从鏊子上揭下煎饼的样子,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早早地感知和体味了社会与人生,为我们长大树立“三观”奠定了基础。让我们有勇气直面工作、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母亲,是个勤俭持家,又舍得在儿女身上消费的人。八十年代初,母亲的人生再次迎来春天,我们全家回城啦!可过惯了苦日子的母亲,仍然布衣蔬食,一分钱掰成两瓣花。但对待儿女的消费,母亲却从不吝啬,不遗余力。
记得我在外地读书时,母亲总是攒钱给我买新衣服,生怕同学笑话我。儿女们先后参加了工作,她还给参加工作的儿女,每人送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在那个年代这可都是贵重物品啊!
而对自己,她却几年都舍不得买件新衣服,有时儿女们给她购买一两件新衣服,她也只是过年过节时穿一穿。这是典型的无私的母爱啊!
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们兄弟姐妹们的小家庭都秉承着勤俭持家的优良家风,从不奢侈浪费。也经常教育和提醒子孙们注意节约。
母亲,是个有情有义,品德高尚的人。日常生活虽然艰难,但母亲上孝敬好老人,下关心好孩子,好的习性自始至终。不仅把五个子女拉扯成人,有了合适的工作,还把他们的子女,都一一看大,送进幼儿园,真是劳苦功高。
母亲虽然离开我们了,但她那平凡淡泊的人生风范,她那热爱生活,坚韧顽强、不怕困难的可贵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母亲啊!您的儿女,关系相当融洽,经常相聚交流。您的子孙,都是大学毕业生,其中还有两个研究生毕业。我想,母亲若是有知,一定会露出安祥恬然的微笑的。
母亲,安息吧!我们都想您……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诸城市支行退休干部)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