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 一片高粱
十里荷塘 十里果香
……
歌词中描绘的乡村既有美丽的风景,又有丰收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充满着希望。你梦中的乡村是什么样子?
说一千道一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因为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建立在吃饱饭的基础上。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解决好吃饭问题,是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为此,三农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头等大事,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不足为奇。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用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产了全国8%的粮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产品,曾为全国贡献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山东经验,因此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把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殷殷嘱托,激人奋进。山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定扛起“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重要政治任务。5月8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发布。聚焦聚力推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个振兴”,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在齐鲁大地徐徐铺展。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山东勇闯农业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着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方案”。
山东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粮菜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为稳产保供大局作出山东贡献。形成了寿光蔬菜、沿黄肉牛等一批千亿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0年率先突破并保持在万亿元以上,2022年达到1.2万亿元,稳居全国首位。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394亿元,占全国的1/5以上,连续24年领跑全国。山东给了全省、全国人民一个充实的“粮袋子”、安稳的“菜篮子”。
新征程上,《实施意见》提出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打造沿黄“齐鲁粮仓”,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粮食产能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此外,山东扛牢农业大省责任,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意见》中提到山东将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新建高标准农田187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57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76万亩,开展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全面推行高标准农田县乡村三级管护责任人制度。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蓝图,正在山东的沃野乡间一步步变为现实。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活力之源”。但在农村,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普遍存在。
为了着力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山东依托省内农业高校,定向培养公费农科生;山东通过开展“雁归兴乡”返乡创业推进行动,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对乡村教育、医疗、农技等人才,建立专门职称晋升通道,让基层涌现更多教授级“土专家”……
此外,从驻村第一书记,到“千名干部下基层”“万名干部下基层”,再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山东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这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推动干部优势、人才资源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实施意见》更是全面要求健全现代农业领域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作用。多项政策举措,引导更多的优秀人才到乡村贡献才智、建功立业,努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千方百计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于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才能聚集人气。
“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山东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千方百计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10元,同比增长6.3%,增速连续多年“跑赢”城镇居民。
山东的乡村资源优势不同,人文环境各异,为此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就成为发展乡村经济的必要政策。
作为孔孟之乡和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山东不少乡村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以特色文化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让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同时不少地区也越来越重视发挥天然优势,注重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不少村民在生态循环种植养殖标准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旅游景区实现就业,从各个产业链环节上获取多重收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齐鲁大地近7万个村庄处处新颜尽展。
《实施意见》中提到要加快制定预制菜产业标准体系,培育预制菜“十大品牌、百强企业、千优产品”。以沿黄河、大运河、齐长城、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交通线建设为重点,深化文旅融合,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带动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山东坚持把良好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在全国率先建立全覆盖式县际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成立黄河流域首个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研究站,设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实验区,系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真正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印在脑子里、落在行动上。
此外,山东还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一类地区农村改厕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村超过3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提升。加快“四好农村路”、农村饮水工程、清洁能源、数字乡村和公交班线等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齐鲁大地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齐鲁大地绘就舒展。
天蓝、水碧、山翠、树绿……省级美丽乡村2500个星罗棋布、美丽庭院287万户串珠成链,带动乡村全域向田园美、生态美转变,一幅生动的齐鲁美丽乡村画卷愈加绚丽。
山东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流向乡村,润泽乡村,凝聚起强大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关于“富饶美丽的乡村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乡村美好愿景的憧憬,但殊途同归的“乡村梦”只有一个,那就是:乡村振兴。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