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统筹安置,把好“入口关”。通过前期摸排,整合乡村振兴、残联、民政、劳保等多部门信息,建立城乡公益性岗位“待安置人员信息库”。基于此,按照“因事设岗、按需定员”原则,结合疫情防控、河道管理、安全生产、环境政治等重点工作,累计开发城镇公益岗35个、乡村公益岗348个,通过发布公告、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审核公示、县级审批、岗前培训、安排上岗的流程,精准识别符合条件人员,高效组织上岗就业。
抓好岗位培训,把好“技能关”。进一步提高安置对象的岗位技能和工作能力,邀请诸城旗帜职业培训学校讲师,通过线上培训和现场培训的方式,围绕公益性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岗位补贴、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日常管理、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先后开设培训班7期,培训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351名,进一步提高了职业技能,让公益性岗位真正服务民生、促进振兴。
强化日常监管,把好“效能关”。围绕抓好新上岗人员日常管理,制定出台了《昌城镇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日常监管。本着“谁用人谁管理”的工作原则,加强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动态管理,对自然退出的及时补充,确保工作不断档、不脱节。在此基础上,全面做好已开发人员的管理和补贴申领工作,全程透明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真正用就业兜牢民生底线,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