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笛
或许有读者会问这样的问题:“你哪里有这么多时间读书呢?”这个问题算是问到点子上了。我们每天的时间是限定的,除了吃饭、睡觉、做家务、工作、上下班,所剩时间就非常有限了。大家都有多读书的愿望,但是无奈时间不多。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我也纠结这个问题。在教学和科研之外,很少有其他时间读与自己工作性质无直接关系的书,但是这个状态在我眼睛出了问题以后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014年,右眼突然发生视网膜脱落,这是长期使用眼睛,但是不懂得保护眼睛的恶果。两次手术后,虽然视网膜修复了,但是右眼几乎丧失了阅读能力。真是屋漏又遭连夜雨,正在这个时候,又收到了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审查一本书稿的邀请。在当时眼睛手术后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我决定采用听书稿的办法。哪知道,这个尝试,竟然让我的阅读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听书成了我阅读的主要形式。而且这个改变,使我的阅读量数倍于过去。也就是说,视网膜脱落没有影响到我的阅读,反而促进了我读更多的书。这正应了那句老话:“上帝为你关掉一扇门,就会为你开启一扇窗。”
我当时用手机从头到尾听完了那本英文书稿,边听边做笔记。这样书听完,审读报告的草稿也就差不多形成了。我从这个初次实验中尝到了甜头,便开始听其他书。
就这样,虽然我每天的科研、教学、写作、行政事务安排得很满,但还是能找到时间读书。最近六七年来,无论多么忙,我平均每天的读书时间应该不少于两个小时,手机成为我的读书利器,通过手机自带和下载的朗读软件,无论是什么文件格式,pdf、txt、word、epub、mobi,都可以朗读。这样,从起床穿衣整理床铺,到洗漱早餐,走路到办公室或者外出办事购物,在家打扫卫生、做饭洗碗、饭后散步,我都可以听书。如果有时候失眠睡不着觉或者是醒太早但是又不想起床,就打开听书功能,时间一点都不浪费。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每个人也因目的不同、习惯不同,而有不同方法。但是,我始终认为,无论是学者、学生还是一般读者,阅读范围一定要超出自己的专业。
回顾我自己的读书生涯,就是一个逐渐走向世界的过程。先是立足于中国历史,关注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命运。在走出国门以后,又花时间去理解西方世界。到了澳门以后,澳门处于中西方的交汇处,在历史上就是西方与中国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使我更关注全球化的问题。
据: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