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不是在赶大集,就是在去赶大集的路上!”
“山东人腊月里赶集有多豪爽!排骨按扇,大葱成捆,满满一车装不下”“一趟年集卖了700多斤海蛎子”“被山东大集的海鲜宴馋哭了”……
赶大集,仿佛已经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快乐源泉。自从进了腊月门儿,“在山东赶年集”的“大阵仗”,频繁登上网络热搜。大集上,人们逛得不亦乐乎,通过社交平台“云围观”的网友们纷纷留言,“不带这么整的,太馋人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网友们浓浓的羡慕。
腊月里赶大集俗称赶年集,赶集购置年货,是很多人儿时的美好回忆。随着城市规划发展,大集的数量逐渐减少,只在部分郊区和农村可见,但人们对赶大集的热情,却越来越浓了。随着春节临近,全国各地的赶大集视频也越来越多,话题#赶大集#的全网播放量正以每周1-2亿的速度增长。
面对赶集热,有网友感到好奇,也有网友抛出灵魂之问:我们为什么喜欢赶大集?
习惯使然。赶大集发端于农耕时代,乡村最常见的市场就是集市,赶集也成了乡村习俗。在乡村,大集不仅仅是一个集聚卖和买的市场,也是一种精神符号,是乡亲们的社会交流需求,是日子的句点。城里人为了寻找这种味道,也加入到赶大集的人群中。
集聚烟火气。大集不仅给人们买卖物品带来了便利,也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娱乐活动,逢年过节时,一些集市上还会有庙会、山会、传统民俗节会等活动,老人喜欢听的地方戏曲、孩子们喜欢玩的各种玩具,全都配齐,十分热闹。
价格实惠。大集上的蔬菜水果、水产海鲜,一般都是直接从车上装袋,更有附近村民自己菜地种的蔬菜、池塘养的活鱼拉来直接卖,不仅新鲜,价格也屡屡戳中人心。有网友尝试“100块钱能买几样东西”?喜庆的春联、福字、甜糯的年糕、刚出锅的热豆腐 ,热腾腾的炒粟子、冰糖葫芦,红红火火的红枣、草莓、圣女果,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卉、饰品……100块全部搞定。
图个自在。赶大集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主播、网友去拍摄、观看,很大的原因在于,与城市商超的精致规整不同,大集有一种难得的自由和亲近。在这里,人们不必端着,只需要尽情享受闲逛的乐趣,享受美食、放肆欢笑就可以了。
与其说网友在赶大集,不如说大家在享受那份难得的家乡味道。
春节前后的山东大集是最热闹的。在这期间,山东创意推出文化“两创”新名片——“黄河大集”,整合直播带货、惠民演出、文化体验等资源,在全省各地选取“文化味、乡土味”浓厚的大集,让“黄河大集”与乡村冬春群众性文旅活动相融合,把“黄河大集”打造成“年货大集”“好品大集”“文化大集”。
眼下,“黄河大集”各项主题活动都已提上日程,欢迎八方宾朋奔赴“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一起体验“升级版”的山东年集!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英 唐晓宁 报道)
责任编辑: 鞠杰 签审: 吴永功
打开大众日报客户端阅读全文
1 条记录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