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新闻 > 诸城 > 要闻 > 从“抬不起头”到“抬起头来”

从“抬不起头”到“抬起头来”

——诸城市水利移民村建设向“三园”融合迈进
2022-07-22 18:06:46 来源:

 7月以来,诸城市水利移民后期扶持项目集中开工、集群建设,辐射基础设施改造、饮水安全提升、产业基地建设等领域。今年以来,市水利局创新“一村一策、基地示范、片区融合”新机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排队、梯次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图为桃园生态经济发展区石门移民扶持产业带二期建设现场。    周德宝摄


  融媒通讯员 周德宝
  青山叠翠,碧水如镜,绿野藏村。
  这里是我市东南部山区。青山绿水间,一个个“白房子”村落尽显田园风光美。
  “白房子”是这一带水利移民村的特色标志。近年来,我市大力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通过美丽移民村建设、产业扶持项目落地,释放政策福利,助力乡村振兴。一个个移民村旧貌换新颜,朝着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三园”融合的构想迈进。
  “移民群众从‘抬不起头’到‘抬起头来’的心理变化,就是对移民后扶工作的最高褒奖。”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慧峰说。
   思变求新 念活“发展经”
  我市大中型水库多,水利移民也多。
  统计数据显示,我市7座大中型水库,共有移民30243人,其中整体安置村46个、分散安置村150个,移民村数量占全市村庄总量的16%。
  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冠华介绍,经过多年的“输血型”“普惠性”发展,移民村已全部实现道路硬化、环境美化、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不过,村貌落后、经济薄弱的“穷根”使得移民村仍处于当地村庄的“末端梯队”。
  乡村振兴路上,不让一个移民村掉队。2016年以来,我市打破平衡发展思维模式,对水利移民村分类排队,因村制宜确定“二次创业”方向:基础设施项目上,统一进行“标配”建设,同时根据各村实际,先急后缓,补齐短板,缩短差距;美丽移民村项目上,适当超前谋划,按照“五年不落后、十年不改造”的定位,通盘考虑生活、环境、文化等要素,凸显示范性;产业扶持项目上,强化社区统筹,积聚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融合。
  2016年以来,陆续投资3450万元,建成13个美丽移民村和46个果蔬大棚,项目村已成为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领跑者”和乡村产业振兴的“跟跑者”。今年1月,诸城市承办了潍坊市移民工作现场会。6月,又在山东省移民工作视频会上作典型发言。
  资源融合 踏上“增收路”
  枳沟镇乔庄村是我市水利移民村的一张名片。一排排别墅典雅靓丽,一排排大棚生机勃勃,家园连着田园,犹如乡村里的都市。
  这是一个移民分散安置村,安置着25户77人的墙夼水库移民、2户10人的三峡移民。2020年建成美丽移民村和社区居民康养中心,2021年又利用省级产业扶持试点项目资金300万元,建成10座观光农业采摘大棚。移民和周边群众不仅可以在家门口务工,而且每年还可以增加收入40多万元,村集体也依托项目运营每年增加经济收入18万元。
  市水利局移民办主任赵承强说:“诸城路径的精髓是规划引领、资源聚集、项目融合、重点扶持、轮流突破,在点线面上做文章。”
  美丽移民村“点”上做实。突出借力发力、联合治理,通盘考虑移民村整体规划和生活、环境、文化等要素,融合其他项目资金,按照“五年不落后、十年不改造”的发展定位来规划。皇华镇孟家庄子村、百尺河镇团结村分别整合资金550万元、240万元,建成美丽移民村。团结村成为全镇人居环境治理先进村,由“后进村”跃升为“示范村”。
  产业扶持“线”上联动。体现成方连片、规模治理,以库区为单元,以周边区域移民村为受益辐射圈,以大带小、联合发展。枳沟镇乔庄村实现人居环境与观光农业深度融合,打造起“移民小镇”新名片,体现出移民项目对社会的反哺作用。乔庄社区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邬庆华说:“每年拿出6%的收益用于移民村的公益事业。”
  经营模式“面”上创新。彰显集体所有、市场运营,通过“市级建设、镇级监督、村级管理、集体所有、公司运营、区域受益”模式,使集体、移民、基地、市场成为利益共同体。桃园生态经济发展区石门村草莓大棚项目带动了芦河4公里高效设施农业聚集区落地,培育起山区、库区特色产业经济带。石桥子镇前浩仉村的蔬菜大棚项目,实行标准化生产、公司化运营,打造起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源头活水 托起“振兴梦”
  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一群人的努力,改变了另一群人的生活。
  我市水利移民村的美,不仅指环境美,更多的是移民身份嬗变的心里美。出门进田园,回家进公园,移民变工人,老乡成同事。在石门村草莓大棚打工的移民群众王蓉说:“一天收入过百,奇好!”
  在诸城,美丽移民村建设融基础设施提升、移民文化展现于一体,实现“偏居一隅”向“安居一隅”的转变,留住了移民群众离乡的脚步,实现了“稳得住”。在桃园生态经济发展区蔡家沟美丽移民村,沿库地缘、滨河空间、望山视野、文化广场、街头绿廊、“口袋”公园、移民旧居等精美布局,成为大山深处的“世外桃园”。山外的人想进来,山里的人不想出去。
  移民产业扶持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带动了村集体“坐地”增收、移民群众“家门口”就业,实现了“逐步能致富”。已建成的果蔬大棚,通过“基地化生产+公司化运营”“村集体受益+区域化带动”“产业化工人+工资性收入”机制,培育起3个农业公司,45人的职业农民队伍,年可增加移民村集体财产性收入63万元,移民群众工资性收入120万元和土地流转经营性收入14万元,实现绿了田园、鼓了“腰包”。
  此外,移民产业扶持项目的兴起,成为农业全链条发展的有力补充,为移民村融入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皇华镇孟家庄子村与山东华山农林科技结缘,通过土地流转、榛子栽植,联合打造万亩榛子示范基地,产品远销海内外。乔庄、石门等村庄的农业大棚,果蔬一年四季不断档,与当地商场超市合作,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同时对接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直达北京“菜篮子”。
  移民“变身”,村庄变样,生活变好,我市的水利移民村向“三园”融合的愿景越走越近。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张淼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