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读书 > 悠悠粽香情

悠悠粽香情

2022-06-08 18:49:05 来源:
 在我的记忆里,儿时的端午节最值得回味。我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正处于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那时的孩子们对节日都十分期待,端午节插艾蒿、吃粽子、吃鸡蛋、戴五丝是我儿时最鲜活的记忆。
  记得每年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一大早就把糯米、粽叶淘洗得干干净净泡在水里,做好一切包粽子的准备工作。我们家乡包粽子是用桲椤叶,我吃过苇叶包的粽子,总觉得不如桲椤叶包的味道纯正、清香。桲椤叶比苇叶宽大,包出来的粽子是长方形的,两扇捆到一起,更显大气。
  吃过中午饭,母亲就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她娴熟地取出几片桲椤叶,铺在手上,将金黄的黍子米捞到粽叶上,再放上两颗大红枣、几粒去了皮的花生米,然后包成十几公分长、五六公分宽的一扇长方形粽子后,放到一边的盆里用一块洗干净的石头压着,等第二扇包完,两扇合到一起用事先泡好的草绳捆结实,就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母亲手巧,干活麻利,不到半下午的工夫,一大盆粽子就包好了。随后,母亲一个个地把它们摆放到八印锅里,又放进平时攒的几把鸡蛋、两把咸鸭蛋,舀上水,就用柴火煮上了。大约一个小时后,锅里咕嘟咕嘟地冒开了热气,清香的气味溢满全屋,飘向院子。我说:“娘,熟了,不用烧火了。”母亲说:“粽子吃大火,煮不透它不粘糯、不香,得再烧一会儿。”又烧了半个小时,母亲才把火停下。
  晚饭时,母亲只给了我们每人一个粽子,说今晚是先尝尝,明天端午节再吃。全家人一边品尝着美味可口的粽子,一边对母亲的手艺赞不绝口。
  端午节的早上,我还没醒,母亲就早早地起了床在我手腕、门槛上拴上了五丝,姐姐戴上了她自己绣的心爱的荷包,父亲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哥哥从野外薅回了一大捆艾蒿。按当地的风俗:小孩戴五丝能驱灾避邪不生病;门槛拴五丝可防止蛇虫进屋;艾蒿插在门囗屋檐上可防灾;艾叶水洗脸可一年不被蚊虫叮咬。
  早上吃粽子,母亲分给我们每人四个鸡蛋、两个鸭蛋。粽子锅里煮的鸡蛋,特别的清香、爽口,别有一番风味。“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吃着软糯、滑润、清香的粽子,上初三的哥哥给我们讲了端午节的传说:传说战国时期,秦国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那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诗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为了不让鱼儿啄食他的躯体,老百姓就用粽叶包糯米投入江中……
  爱国诗人屈原以死明志,以身报国的故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于是,端午节于我,不再仅仅是陆游笔下“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的悠闲,殷尧藩笔下“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的祥和以及杜甫笔下“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的欢乐。不再是单纯地吃粽子饱口福,它更是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对两千多年前屈原爱国情操的凭吊,更有对今天国泰民安的感恩。
  “樱桃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开粽子蘸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让我们感受古人之情怀,努力工作,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地址:桃园片区石河头村)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张淼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