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诸城新闻网 > 文化 > 视野 > 密州“快哉亭”小考

密州“快哉亭”小考

2022-05-20 18:16:53 来源:
乔云峰

  “东亚文化之都”是重要的国际性文化交流合作平台,苏轼文化是东亚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苏轼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对于促进城市开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加强苏轼文化研究,为“东亚文化之都”助力。
  密州“快哉亭”,首先要确定的是,苏轼知密州时,确定修葺了这个送客亭———快哉亭。苏轼自己虽然没有留下诗作和文章,但其弟苏辙和朋友文同却留下了诗作。
  熙宁八年,在增葺超然台之后,苏轼还在密州修建了“快哉亭”。这个亭子为什么叫“快哉亭”,是由谁命名的,千百年来,虽然有人不断追问,但一直没有人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研究苏辙的《寄题密州新作快哉亭二首》:
  其一
  车骑崩腾送客来,奔河断岸首频回。凿成户牖功无几,放出江湖眼一开。
  景物为公争自致,登临约我共追陪。自矜新作超然赋,更拟兰台诵快哉。其二
  槛前潍水去沄沄,洲渚苍茫烟柳匀。万里忽惊非故国,一樽聊复对行人。
  谢安未厌频携妓,汲黯犹须卧理民。试问沙囊无处所,于今信怯定非真。
  看来是身处齐州的苏辙通过书信等途径,知道了苏轼修建快哉亭的事,从其“自矜新作超然赋,更拟兰台诵快哉”来看,快哉亭的修建时间是在修葺超然台之后。细读苏辙《寄题密州新作快哉亭二首》,慢慢就会发现,“自矜新作超然赋,更拟兰台诵快哉”隐藏了关于密州“快哉亭”的秘密,那就是与超然台的命名一样,“快哉亭”也是苏辙所取。对于密州苏轼的境况和心情,苏辙是有深刻了解的,既然苏辙“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劝慰深得苏轼喜欢,那么同样是密州送客的亭子修建好了,为什么不再让苏辙起个名字呢。苏辙深知其兄,“超然”之后,更要“快哉”,“自矜新作超然赋,更拟兰台诵快哉”,“快哉亭”的名字当然得到了苏轼的认可。“快哉”出自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苏辙是读懂了宋玉《风赋》中楚襄王所说的“寡人所与庶人共者”所体现出来的“与民同乐”的思想。苏轼修建“快哉亭”也并不是自己独享潍水的好风光,而是把它开发出来,与士人、与老百姓共享。苏辙当然也不是让苏轼独占密州雄风,而是劝其调节好心情,快乐地生活。
  从“车骑崩腾送客来,奔河断岸首频回”来看,这也印证了文同在其诗题中所说的“太史云此城之西北送客处也”。“槛前潍水去沄沄,洲渚苍茫烟柳匀”,正是描写的密州景色。“谢安未厌频携妓,汲黯犹须卧理民”,苏辙还借用了谢安和汲黯的典故。据《晋书·谢安传》载,“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既累辟不就,简文帝时为相,曰:‘安石既与人同乐,必不得不与人同忧,召之必至’”。《史记·汲郑列传》:“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这两个典故的使用,也正契合了苏轼学习盖公“贵清静而民自安”的措施行政,赞美了苏轼的治理之才。“试问沙囊无处所,于今信怯定非真”说的是韩信囊沙大败龙且的潍水之战,这就是纯密州的故事了。诵读两首诗,看来苏辙对密州之事也是知之甚详。
  关于密州快哉亭,苏轼自己没有留下诗文,除苏辙之外,苏轼的好朋友文同也有诗作传世。文同的诗作为《寄题密州苏学士快哉亭,太史云此城之西北送客处也》:
  出城送客客未来,主人到此先徘徊。地临潍水极清旷,每为送客双眼开。
  客来既坐歌管作,红袖劝酒无停杯。主人自醒客已醉,门外落日骊驹催。
  揖客上马退岸帻,未忍便拥千骑回。满襟高兴属轩槛,野阔风长真快哉。
  从其诗题中可知,密州快哉亭在当时州治的西北方向,并且亭子已经成了当时密州约定俗成的“送客处”了。
  要研究密州快哉亭的位置,苏辙诗中“车骑崩腾送客来,奔河断岸首频回”“槛前潍水去沄沄,洲渚苍茫烟柳匀”和文同诗中“地临潍水极清旷”“满襟高兴属轩槛,野阔风长真快哉”就非常具有价值了。据此推测,快哉亭当然在潍水南岸。潍水南岸的具体位置,就要考虑扶淇河的走向了。
  据1993年编辑成册的《诸城市水利志》,“扶淇河全长4.8公里,均处城关镇境内,原河道自三里庄水库斜插西北入潍河。1976年春,城关镇组织2.3万人施工,对这段河道作彻底处理。其方案是废弃老河道,开挖一条直通正北的新河道”。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扶淇河,是经过人工取直的。经过咨询多位老人,包括水利系统退休的老人,在扶淇河西邻邱家庄子老村民等,尤其是邱家庄子的地方文化专家王德信先生,基本确定扶淇河是在今天密州路大桥附近折向西,就在这个拐弯的地方,原有一白沙丘,后来被称为“白玉山”。扶淇河流至今恐龙公园西侧折向北注入潍河,密州路北恐龙公园里的东西向水道即为扶淇河故道。在今天这座后来建的潍河大桥西面水下,还有一座老206国道的漫水桥,为日本侵华时期所修,水浅时笔者曾见过其露出水面。《诸城市水利志》中“扶淇河原来是斜插西北入潍河的”说得太含混,容易误导后人。
  在不考虑明确记载之前扶淇河有较大改道的情况下,我们确定了旧扶淇河与潍河的交界之处,确定了老206国道也就是民国之前潍坊过诸城到莒县的官道,密州城西北的送客亭———快哉亭的大体位置也就可以确定了,就是在今天潍河南岸龙都街以东原两河交界之处。
  潍水汤汤,杨柳依依,扶淇初溢,登舟话别,客人向北过了潍河,就是北去的大道,临风回望,满满的不舍,满河的诗情画意。
  (作者单位:诸城市文化艺术中心)
  1 条记录 1/1 页
编辑:张淼

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

娱乐新闻



关于我们 - 诸城新闻 - 娱乐新闻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鲁ICP备2021025553号-1  主管:中共诸城市委宣传部  主办: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诸城市和平街173号 邮编:262200 安全狗网站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