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记者巩向红 马培礼
在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智能餐厅,炒菜机器人辗转腾挪,一份土豆丝预制菜在分钟之间变成美食。“土豆丝,蒜蓉都是预制好的,放入智能设备,3分钟就可出锅。”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智能餐厅主管于洪华告诉记者。
“预制菜+智能设备”让厨房“小白”秒变“大厨”,这里不仅重新定义未来厨房,也在改变着农田牧场。在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数据平台,来自全国各地餐饮端的消费大数据,被精准分析,吃什么就生产什么,定制农业种植养殖,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我们把这些消费大数据汇集起来,倒推农业端的种植养殖。这样,就可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种养,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解培金指着大数据屏幕向记者介绍。
一盘不起眼的预制菜,背后不仅串起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价值链,更潜藏着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新“风口”潜藏新机遇、蕴含新商机。预制菜市场尚处“暗流涌动”之时,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0万吨预制菜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已马力全开,正式投产。
“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生产能达到10万吨(预制菜),产能比以前增加了三倍。”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方军对预制菜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增线扩产,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可谓捷足先登,抢得预制菜市场先机。而在2015年首次试水预制菜时,却遭遇“滑铁卢”。“我们当时投入两千多万资金用于购买设备,还聘请专业团队进行菜肴产品的研发,做了300多个产品(品种)。但当时市场并不接受这种预制化的东西,很多人对深加工的东西有种抵触情绪,我们的市场就很难推。”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宋景峰道出这样一段往事,“后来,我们就换一种思路,去找厨师端、餐饮端,把整体的一个菜肴拆‘整’为‘分’,分解成我们优势比较强的原料端,经过浅油炸、蒸烤、焯水……通过流程化处理做成标准化的菜肴包,避免了前处理的繁琐。”
首次试水预制菜产业遭遇“滑铁卢”,二千万资金曾经打了水漂。尽管如此,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并未就此却步,企业因时“转舵”,将市场触手延伸到餐饮终端,更好地顺应了市场需求。
卧薪尝胆静待“花”开。看似折衷的无奈之举却见证了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多年商海沉浮磨砺出的敏锐市场“嗅觉”和深刻洞察力。近年来,随着“懒人经济”、外卖行业,尤其是疫情宅家等新消费习惯的演变,一场颠覆传统的“厨房革命”正日渐兴起,预制菜因其便捷性,开始走俏市场,迎来发展“新风口”。
“在2020年疫情发生时,大家对预制菜的需求空前看好,政府支持、资本也支持,老百姓也有这样的需求。”宋景峰告诉记者。
风险与机遇并存,新“风口”也意味着新挑战。俗话说“众口难调”。如何在饮食个性化、多元化、营养化、健康化,以及产品同质化之间找准平衡点,实现“中餐”标准化,成为预制菜生产企业亟需解决的当务之急。
“技术层面有严格的标准化:营养如何更好地锁定保存,口感如何复原到与新鲜菜品一致,口味如何调整到地域特色。每一种调味料,我们都要精确到克。加热的温度、时间都经过严格测算调试。”宋景峰如数家珍。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打造500亿级的预制菜产业集群。产业要发展,政府不能缺位。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诸城市拥有潍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3多家,涵盖熟食类、调理类、酱卤类、速冻类等9个产品品类,产品营销网络覆盖国内120多个城市,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谓产强基厚。如何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文章,将产业优势外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勇立“新风口”,为潍坊、山东,乃至全国预制菜发展探索更多“诸城方案”,是深化乡村振兴“诸城模式”的有效载体,更是新时代赋予的时代课题和历史担当。
“我们将整合优势资源,严把市场准入机制,强化政策金融扶持,引导企业在新品创新、工艺升级上下功夫,鼓励他们主导或参与预制菜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提升行业话语权。”市预制菜产业党委书记徐兰芳说。
1 条记录 1/1 页